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雨细(雨细)
唐 崔涂 湘中弦 其二 烟愁雨细云冥冥,杜兰香老三湘清。
宋 陆游 小雨出西门五里至东岳庙 稻陂雨细丰年候,槐陌风清嫩暑天。 ——《骈字类编》
宋 陆游 小雨出西门五里至东岳庙 稻陂雨细丰年候,槐陌风清嫩暑天。 ——《骈字类编》
云轻(云轻)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一 初入太湖 云轻似可染,霞烂如堪摘。 ——《骈字类编》
隐隐(隱隱)yǐn yǐn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 江 南岸。”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 周乡绅 家的祠堂。”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雷 léi《國語辭典》
雷 [ léi ]
名- 大气放电时,激荡空气所发出的巨响。如:「春雷」、「打雷」。
- 武器名。一种爆炸性的火器。如:「水雷」、「地雷」、「鱼雷」、「扫雷」。
- 姓。如汉代有雷义。
- 比喻声音很大。《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比喻迅捷。唐·柳宗元〈晋问〉:「千里雷驰,重马轻车。」
东君(東君)dōng jūn
(1).太阳神名。亦指太阳。《史记·封禅书》:“ 晋 巫,祠 五帝 、 东君 …… 先炊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广雅》:“ 东君 ,日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七人为 东君 ,太阳神,男像,面色赤,手执弓矢,青衣白裳。”
(2).指仙人 东王公 。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诗:“济天汉,至 崑崙 ,见 西王母 謁 东君 。” 唐 白居易 《和〈送刘道士游天台〉》:“斋心謁 西母 ,瞑拜朝 东君 。”参见“ 东王公 ”。
(3).司春之神。 唐 王初 《立春后作》诗:“ 东君 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可恨 东君 ,把春去,春来无迹。”
(4).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箇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朧,为着东君奉劝金甌。”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东君运蹇遭颠沛,愿捐躯虎穴探来,英雄抖搜平生概,定要救主回。”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 朱生 匆匆出署,将觅船赴 浙 ,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 ——《漢語大詞典》
(2).指仙人 东王公 。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诗:“济天汉,至 崑崙 ,见 西王母 謁 东君 。” 唐 白居易 《和〈送刘道士游天台〉》:“斋心謁 西母 ,瞑拜朝 东君 。”参见“ 东王公 ”。
(3).司春之神。 唐 王初 《立春后作》诗:“ 东君 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可恨 东君 ,把春去,春来无迹。”
(4).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箇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朧,为着东君奉劝金甌。”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东君运蹇遭颠沛,愿捐躯虎穴探来,英雄抖搜平生概,定要救主回。” 清 袁枚 《新齐谐·梁朝古冢》:“ 朱生 匆匆出署,将觅船赴 浙 ,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 ——《漢語大詞典》
行乐(行樂)xíng lè
(1).消遣娱乐;游戏取乐。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唐 杜甫 《宿昔》诗:“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狭游》:“今日乘此春光,山川秀朗,约他同 琴操 行乐一番。”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用开水把人活活地烫死,做为自己行乐的手段。”
(2).见“ 行乐图 ”。
奏乐。 ——《漢語大詞典》
(2).见“ 行乐图 ”。
奏乐。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