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昔年 xī nián
往年;从前。 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一:“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鶯花不管兴亡事,妆点春光似昔年。” ——《漢語大詞典》
淮泗
唐 祖咏 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
唐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唐 马戴 送吕郎中牧东海郡 假道经淮泗,樯乌集隼旟。 ——《骈字类编》
唐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唐 马戴 送吕郎中牧东海郡 假道经淮泗,樯乌集隼旟。 ——《骈字类编》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清誉(清譽)qīng yù
美好的名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诸葛厷 在西朝,少有清誉,为 王夷甫 所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倘是出去好好的嫁一个人呢,倒还罢了,只不要葬送到那不相干的地方去,那就有碍府上的清誉了。” ——《漢語大詞典》
喧 xuān《國語辭典》
喧 [ xuān ]
動- 大聲說話。如:「喧嘩」、「喧鬧」。唐·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聊齋志異·卷二·張誠》:「馬騰於槽,人喧於室,居然大家矣。」
- 顯赫盛大的。《禮記·大學》:「赫兮喧兮者,威儀也。」
佩 pèi《國語辭典》
佩 [ pèi ]
名- 古人系在腰带上的一种装饰品。如:「玉佩」。《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 之,杂佩以赠之。」也作「珮」。
- 系物在衣带或衣服上。如:「佩剑」、「佩玉」、「那警员身上佩带一把手枪。」《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
- 敬仰信服。如:「钦佩」、「敬佩」。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
簪 zān《國語辭典》
簪 [ zān ]
名- 古人用来绾发或固定头冠的头饰。 如:「头簪」。《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脱簪珥叩头。」唐·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也称为「簪子 」。
- 插、戴。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并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宋·苏轼〈答陈述古〉诗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 连缀。《仪礼·士丧礼》:「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汉·郑玄·注:「簪,连也。」
簪 [ zēn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