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郊(東郊)dōng jiāo
(1). 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 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漢語大詞典》
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好风(好风)
唐 曹唐 王远宴麻姑蔡经宅 好风吹树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 ——《骈字类编》
烟 ( 煙 ) yān《國語辭典》
- 「煙 」的異體字。
大阅(大閲)dà yuè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 。”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 七年, 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 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漢語大詞典》
归来(歸來)guī lái
(1).回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李白 《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禪》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梁震 《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漢語大詞典》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禪》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梁震 《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豁然 huò rán
(1).开悟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
(2).开阔貌;开朗貌。 唐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诗:“絶顶访老僧,豁然登上方。” 明 张居正 《游衡岳记》:“倏见青云霽日,豁然中开。”
(3).目开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目豁然即开,於此遂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铩国》:“数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苾芻,瞑目而坐……乃击犍椎。其声纔振,而此罗汉豁然高视。”《西湖二集·宋高宗偏安耽逸豫》:“ 韦后 心中不乐,遂两目俱盲。有一道士应募入疗,金针一拨,左目豁然。”
(4).坦荡。《陈书·谢哲传》:“ 哲 美风仪,举止醖藉,而襟情豁然。”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好贤重士,待人豁然,无疑忌心。”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公和易诚篤,表里如一,豁然无隐。”
(5).无所拘束貌。 唐 王昌龄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诗:“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宋 司马光 《题太原通判杨郎中新买水北园》诗:“曾陪尊兄此高会,豁然如出樊笼外。”
(6).倏忽,顿然。《周书·晋荡公护传》:“积稔长悲,豁然获展。”《太平御览》卷九三二引《志怪》:“以诸药内鳖口中,终不死……乃试取马溺灌之,豁然消成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快刀》:“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
(7).象声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听得楼窗豁然大开,高处有人叫一声:‘ 龙香 ,怎么去了不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豁然有声,后壁半圮。”一本作“ 剨然 ”。 ——《漢語大詞典》
(2).开阔貌;开朗貌。 唐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诗:“絶顶访老僧,豁然登上方。” 明 张居正 《游衡岳记》:“倏见青云霽日,豁然中开。”
(3).目开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目豁然即开,於此遂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铩国》:“数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苾芻,瞑目而坐……乃击犍椎。其声纔振,而此罗汉豁然高视。”《西湖二集·宋高宗偏安耽逸豫》:“ 韦后 心中不乐,遂两目俱盲。有一道士应募入疗,金针一拨,左目豁然。”
(4).坦荡。《陈书·谢哲传》:“ 哲 美风仪,举止醖藉,而襟情豁然。”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好贤重士,待人豁然,无疑忌心。”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公和易诚篤,表里如一,豁然无隐。”
(5).无所拘束貌。 唐 王昌龄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诗:“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宋 司马光 《题太原通判杨郎中新买水北园》诗:“曾陪尊兄此高会,豁然如出樊笼外。”
(6).倏忽,顿然。《周书·晋荡公护传》:“积稔长悲,豁然获展。”《太平御览》卷九三二引《志怪》:“以诸药内鳖口中,终不死……乃试取马溺灌之,豁然消成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快刀》:“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
(7).象声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听得楼窗豁然大开,高处有人叫一声:‘ 龙香 ,怎么去了不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豁然有声,后壁半圮。”一本作“ 剨然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