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才解冻,农事已开端。
东风才解冻,农事已开端。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获稻句,倍为公兴叹。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获稻句,倍为公兴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风(東風)dōng fēng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 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 东风菜 ”。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解冻(解凍)jiě dòng
(1).冰冻融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前蜀 牛峤 《杂曲歌辞·杨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十:“大地解冻了。南风吹刮着,就是在清早,风刮在脸上,也不刺骨了。”
(2).比喻解除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冻结状态。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四:“她私心期望着:老汉穿上她亲手缝的新皮袄以后,父女之间的关系也许能有一点儿解冻吧?”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解除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冻结状态。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四:“她私心期望着:老汉穿上她亲手缝的新皮袄以后,父女之间的关系也许能有一点儿解冻吧?” ——《漢語大詞典》
农事(農事)nóng shì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左传·襄公七年》:“郊祀 后稷 以祈农事也。” 唐 元稹 《竞舟》诗:“一时讙呼罢,三月农事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假令自春至秋,入贡不絶,皆役民,岂不妨农事?”
(2).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漢語大詞典》
(2).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开端(開端,開耑)kāi duān
亦作“ 开耑 ”。
(1).开启争端。《宋书·明帝记》:“﹝ 彭城王 ﹞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开端树隙,垂之后人。”
(2).开始;开头。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宋太祖 ﹞开端创制,事未成就,遂厌区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 谢灵运 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
(3).事情、作品等开头的阶段或部分。 姚华 《论文后编》:“惟《乐昌分镜》,知有唱念,清朝无事,徒存开耑,至於全文,仅传 董解元 《西厢记》。”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行动,立刻使得人们很振作了,大家全都期待着一个新的开端。” ——《漢語大詞典》
(1).开启争端。《宋书·明帝记》:“﹝ 彭城王 ﹞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开端树隙,垂之后人。”
(2).开始;开头。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宋太祖 ﹞开端创制,事未成就,遂厌区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 谢灵运 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
(3).事情、作品等开头的阶段或部分。 姚华 《论文后编》:“惟《乐昌分镜》,知有唱念,清朝无事,徒存开耑,至於全文,仅传 董解元 《西厢记》。”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行动,立刻使得人们很振作了,大家全都期待着一个新的开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