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自料平生,忠信粗表见。
我生走四方,足迹亦几遍。
初未识江行,每起浮家羡。
一从登此舟,举室尽欣忭。
既得舍车徒,且免入邮传。
高枕卧短逢,顿忘行役倦。
始谓旬日间,便可朝行殿。
纵未许归田,行止亦可判。
那知事好乖,一夜狂风转。
怒号动地来,波涛立江面。
如屋复如山,拍天仍拍岸。
三日不能休,云容更千变。
始疑江神骄,出与风伯战。
拥起千里潮,散作雪飞溅。
跬步莫能前,有缆莫能牵。
又疑慢尔神,至此获深谴。
亦自料平生,忠信粗表见。
神既依人行,岂不略为援。
若谓神无私,应物当普现。
胡为溯流船,却乃去如箭。
而我独滞留,舣棹长江畔。
终日困飘飖,使我头目眩。
试取苹藻羞,更效潢污荐。
再拜祝天公,冀为开方便。
莫分往与来,莫问贵与贱。
风静波亦平,一一如所愿。
庶几舟中人,彼此两无怨。
初未识江行,每起浮家羡。
一从登此舟,举室尽欣忭。
既得舍车徒,且免入邮传。
高枕卧短逢,顿忘行役倦。
始谓旬日间,便可朝行殿。
纵未许归田,行止亦可判。
那知事好乖,一夜狂风转。
怒号动地来,波涛立江面。
如屋复如山,拍天仍拍岸。
三日不能休,云容更千变。
始疑江神骄,出与风伯战。
拥起千里潮,散作雪飞溅。
跬步莫能前,有缆莫能牵。
又疑慢尔神,至此获深谴。
亦自料平生,忠信粗表见。
神既依人行,岂不略为援。
若谓神无私,应物当普现。
胡为溯流船,却乃去如箭。
而我独滞留,舣棹长江畔。
终日困飘飖,使我头目眩。
试取苹藻羞,更效潢污荐。
再拜祝天公,冀为开方便。
莫分往与来,莫问贵与贱。
风静波亦平,一一如所愿。
庶几舟中人,彼此两无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料 liào《國語辭典》
料 [ liào ]
名- 可供制造、使用或参考的事物。如:「材料」、「原料」、「香料」、「颜料」、「史料」、「资料」。
- 诗文、讲话的题材。如:「笑料」、「诗料」。
- 禽畜所食用或供给植物养分的物品。如:「肥料」、「草料」、「饲料」。
- 人的材质。如:「他不是块读书的料。」
- 量词。计算中药一定剂量的单位。《红楼梦·第三回》:「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 估量、猜度。如:「预料」、「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宋·辛弃疾〈贺新郎 ·甚笑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称量、计算、清点。《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
- 照顾、处理。如:「照料」、「料理」。《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使 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 丢掉、扔下。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何不把这银子料在水里,也砰地响一声?」通「撂」。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忠信 zhōng xìn
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 ——《漢語大詞典》
粗 cū《國語辭典》
粗 [ cū ]
形- 疏忽、不周密。如:「粗心大意」。
- 不精致、不细腻。如:「粗糙」、「粗茶淡饭」、「手工太粗了。」
- 大而厚。如:「粗声粗气」。唐·皮日休〈新秋即事〉诗三首之二:「秋期净扫云根瘦,山信回缄乳管粗。」
- 鲁莽、不文雅。如:「粗话」、「粗野」。
- 稍微、略微。如:「粗具规模」。《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嵇绍传》:「华历位内外,虽粗有善事,然阖棺之责,著于远近,兆祸始乱,华实为之。」
表见(表見)biǎo jiàn
(1).记述;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论》:“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鲁迅 《而已集·通信》:“现在要说的,只是报上所表见的,乃是一时的情形;此刻早没有假冠了,可惜报上并不记载。”
(2).显扬。 宋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於后世。”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余老且拙,自度无以表见於世,势必有 长公 ( 苏长公 )者然后可託以不朽。”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胡先生 ( 胡适之 )还以为我那‘成了古人’云云,是说他( 汪原放 )做过许多工作,已足以表见于世的意思。”
(3).显示,显现。 宋 陆游 《通判夔州谢政府启》:“岂有功劳,能自表见?” 清 黄宗羲 《万公择墓志铭》:“ 公择 既不为世用,事功无所表见。”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第二章第二节:“文学亦学术思想所藉以表见者也。”
(4).指显示出的某种才能、本领等。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鹤滩 自时文外,无他表见。” 郭沫若 《惠施的性格与思想》:“ 惠子 此外的生活,除他在政界上略有表见之外,我们从古书中得不到甚么详细的面目。” ——《漢語大詞典》
(2).显扬。 宋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於后世。”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余老且拙,自度无以表见於世,势必有 长公 ( 苏长公 )者然后可託以不朽。”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胡先生 ( 胡适之 )还以为我那‘成了古人’云云,是说他( 汪原放 )做过许多工作,已足以表见于世的意思。”
(3).显示,显现。 宋 陆游 《通判夔州谢政府启》:“岂有功劳,能自表见?” 清 黄宗羲 《万公择墓志铭》:“ 公择 既不为世用,事功无所表见。”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第二章第二节:“文学亦学术思想所藉以表见者也。”
(4).指显示出的某种才能、本领等。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鹤滩 自时文外,无他表见。” 郭沫若 《惠施的性格与思想》:“ 惠子 此外的生活,除他在政界上略有表见之外,我们从古书中得不到甚么详细的面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