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言路同游记昔年,英风凛凛共推贤。

吴芾宋代〕《挽袁正言

言路同游记昔年,英风凛凛共推贤。
从容峨豸霜台上,感慨婴鳞黼扆前。
持橐自应登禁闼,乘轺聊复向江壖。
一朝岂料成千古,空有清规后代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言路同游昔年英风凛凛推贤

言路 yán lù
(1).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操 欲迷夺时明,杜絶言路。”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泽 阻塞言路。”
(2).指向政府或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或批评的途径。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笔头也是尖的,也要钻。言路的窄,现在也正如活路一样,所以只好对于文艺杂志广告的夸大,前去刺一下。” 邓小平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我们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
(3).指言官。 宋 吕陶 《辞免左司谏表》:“向自郎曹,擢居言路,徒更岁月,何补涓埃!” 元 陈天祥 《论卢世荣奸邪状》:“卑职食禄居官,任当言路,舍此不言,将復何用!” 明 夏允彝 《幸存录》卷上:“后以天旱肆宥,言路屡以为请,释戍 定海 。”  ——《漢語大詞典》
同游(同遊)tóng yóu
亦作“ 同游 ”。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漢語大詞典》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昔年 xī nián
往年;从前。 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一:“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鶯花不管兴亡事,妆点春光似昔年。”  ——《漢語大詞典》
英风(英風)yīng fēng
(1).奇伟杰出的气概;英武的气概。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唐 裴次元 《赋得亚父碎玉斗》:“独有青史中,英风冠千载。”《再生缘》第二回:“英风凛凛真非俗,壮志堂堂果不凡。” 陈毅 《哭彭雪松同志》诗:“雄气压 陇 海,英风断 淮河 。”
(2).美好的声望;崇高的威望。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 浙 右。”《魏书·宗钦传》:“令问宣流,英风远布。”《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今君侯英风震於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嘆羡。”
(3).高尚的风格和气节。 南朝 梁 沈约 《荐沈驎士义行表》:“ 吴兴 沈驎士 ,英风夙挺,峻节早树。” 宋 秦观 《开府李公挽章》:“英风知不坠,芝玉茂庭除。” 清 杜浚 《金山》诗:“独拜 蘄王 庙,英风爽客襟。”  ——《漢語大詞典》
凛凛 lǐn lǐn
(1).寒冷。《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螻蛄夕鸣悲。”《文选·潘岳〈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李善 注引《说文》曰:“凛凛,寒也。”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冰片高堆金错盘,满堂凛凛五月寒。”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疏剌剌风乱鼓,寒凛凛望长天一色粉粧铺。”《西游记》第四八回:“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
(2).借指年老。 宋 苏轼 《李杞寺丞见和复用元韵答之》:“吾年凛凛今几餘,知非不去惭 卫 蘧 。”按,此用前引“岁云暮”之意。
(3).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唐 王勃 《慈竹赋》:“气凛凛而犹在,色苍苍而未离。”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九:“予观 颜平原 书,凛凛正色,如在廊庙,直言鯁论,天威不能屈。”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灯火直下,见了你兄弟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教那姐姐可是怕也不怕。”《明史·齐泰黄子澄等传赞》:“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再生缘》第二二回:“皇都掛榜纳英才, 熊浩 、 芝田 上马来。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茅盾 《右第二章》:“站在这两个威风凛凛的人面前, 李先生 自己也好象变做另一个人了。”
(4).惊恐畏惧貌。《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初, 孙权 以妹妻 先主 ,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餘人,皆亲执刀侍立, 先主 每入,衷心常凛凛。” 宋 苏轼 《陈公弼传》:“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一折:“方今 汉朝 献帝 在位,被那 董卓 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文武百官,皆凛凛不敢正目而视。” 明 张居正 《〈张太岳集〉序》:“严大辟之刑,俾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二臺省者即 光斗 、 涟 也,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諮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
(5).犹犀利。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吴氏寄夫歌》:“昔君初奏三千牘,凛凛文锋谁敢触?”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推贤(推賢)tuī xián
推荐贤人。《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 明 陈子龙 《赠钱牧斋》诗:“作直称遗古,推贤更得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