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后园探春容我随,开怀笑语何熙熙。

吴芾宋代〕《三老图既成久欲作诗未果因次任漕韵

我久欲作三老诗,苦无佳句能解颐。
抽轧鄙思成无期,有语欲吐还茹之。
忽得新篇向此诗,恍如春草生谢池。
明珠万斛光陆离,璀璨不减珊瑚枝。
压倒元白头欲垂,直与李杜肩相差,
使我手把不停披。忆昨梅花吐琼蕤,
枝头爱日有舒迟。虽恨捧觞无翠眉,
吾人臭味自相宜,花下清欢聊共追。
嗟我老来意气衰,归心已决不复疑。
虽来江右把一麾,但知痛饮直吾师。
尊交况逢冰雪姿,岂容不醉负屈卮。
二老揽辔方并驰,一气相和如壎篪。
百城感化熏兰芝,不事威怒轰雷椎。
后园探春容我随,开怀笑语何熙熙。
丹青写此一段奇,未羡九老洛水湄。
何日归去山之崖,时命柴车载鸱夷。
相逢径醉莫问谁,饮尽不妨寻酒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后园探春开怀笑语熙熙

后园(後園)hòu yuán
屋后庭园。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时从出游,游於后园。”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别殿秋高风淅沥,后园春老树婆娑。” 叶圣陶 《穷愁》:“其黠者则反身而走,入于后园,园墙圮,通于隘巷。”  ——《漢語大詞典》
探春 tàn chūn
(1).早春郊游。 唐 宋 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 孟郊 《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於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徐天全 《雪湖赏梅》云:‘梅开催雪雪催梅,梅雪催人举酒杯。折取琼枝插船上,满城知是探春回。’” 清 钱谦益 《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诗:“ 罨画 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漢語大詞典》
容 róng《國語辭典》

容 [ róng ]

  1. 含纳。如:「容身之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2. 收留。《左传·僖公七年》:「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3. 宽待、原谅。《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
  4. 修饰、妆饰。如:「女为悦己者容」。宋·辛弃疾〈江神子·梅梅柳柳斗纤秾〉词:「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
  5. 可、允许。如:「容许」。《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言𪡏遇而容不尽乎?」
  1. 面貌。《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2. 承装量。汉·王充《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3. 姓。如明代有容悌与。
  1. 应当。《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宫省之内,容有阴谋。」
  2. 或许、也许。如:「容或有之」。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粹精》:「凡稻最佳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开怀(開懷)kāi huái
(1).放宽胸怀,能容人;推诚相待,虚心听取意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忘尔大劳,猜尔小利,苟莫开怀,子何不至。”《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萧憺 ﹞谓佐吏曰:‘政之不臧,士君子所宜共惜。吾今开怀,卿其无隐!’”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若非心服,则吾虽荡然开怀,待之如旧,能必其不叛乎?”
(2).心中无所拘束,十分畅快。《隋书·房陵王勇传》:“我( 隋文帝 )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今日开怀,直吃的沉醉出山寨。” 冰心 《南归》:“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 陈毅 《记淮海前线见闻》诗:“新同志,解放最开怀。”
(3).谓妇女第一次生育。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你一身力气, 金姐娃 还没开怀生养来哩。” 浩然 《艳阳天》第九章:“她从打过门没开怀,偏方秘药吃了无其数,一点事儿没管。”  ——《漢語大詞典》
笑语(笑語)xiào yǔ
(1).谈笑,说笑。 唐 贾岛 《喜雍陶至》诗:“今朝笑语同,几日百忧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众女眷或在前,或在后,大家一头笑语,一头行走。” 茅盾 《子夜》十七:“接着就是错杂的笑语和高跟鞋响。”
(2).玩笑的话。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与人有畛域,不为戏狎,人得一笑语,重於金帛之赐。”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熙熙 xī xī
(1).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 颜师古 注:“熙熙,和乐貌也。” 唐 韦应物 《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
(2).平易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寧 ( 管寧 )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3).广大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 文王 之德乎?’”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熙熙,即广也……谓其广熙熙然也。‘广哉熙熙’,犹言远哉遥遥。”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诗:“熙熙造化功,穆穆 唐尧 年。” 元 陈文增 《春日田园杂兴》诗:“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4).繁盛貌。《逸周书·太子晋》:“万物熙熙,非 舜 而谁能?” 孔晁 注:“熙熙,和盛。”《史记·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宋 王禹偁 《尺蠖赋》:“春日迟迟,品汇熙熙。” 元 汤式 《一枝花·同前意》套曲:“咫尺间,九重内,唤得春来草木知,万物熙熙。”
(5).纷杂貌。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细民无轻去其乡之心,适乐土者熙熙而来。”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街上行人熙熙的来往。”参见“ 熙熙攘攘 ”。
(6).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