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寰宇 huán yǔ
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今亦指全世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临》:“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唐 骆宾王 《帝京篇》诗:“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敢将长剑撑寰宇,欲挽天河洗甲兵。” 赵朴初 《历史博物馆》诗之一:“ 天安门 外庄严海,寰宇名都未有双。” 李瑛 《一月的哀思》:“你不许我们为你谱一支颂歌,对你的传颂却响彻寰宇。” ——《漢語大詞典》
一新 yī xīn
全部更新。 宋 陆九渊 《张公墓志》:“变其旧俗,轨范一新,乡里改观焉。”《明史·王竑传》:“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毛泽东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我们认为抗战已到了紧急的转变关头,只有迅速召集这种有权力而又能代表民意的国民大会,才能一新政治面目,挽救时局危机。” ——《漢語大詞典》
周礼(周禮)zhōu lǐ
(1). 周 代的礼制。《左传·闵公元年》:“ 鲁 不弃 周 礼,未可动也。”《汉书·文帝纪》“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唐 颜师古 注:“此丧制者, 文帝 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於 周 礼也。”
(2).礼数周全。 傅朝阳 《方言词释例》“周礼”:“过午再到人家那里,还象个周礼的样吗?” ——《漢語大詞典》
(2).礼数周全。 傅朝阳 《方言词释例》“周礼”:“过午再到人家那里,还象个周礼的样吗?”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广庭(廣庭)guǎng tíng
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清 朱仕琇 《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 王斗 絀世主之怒,笑謔广庭,高揖而去。”参见“ 广庭大众 ”。 ——《漢語大詞典》
重用
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整理自网络》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 天河:银~。云~。气冲霄~。
- 成年男人:~子。老~。
-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 姓。
威仪(威儀)wēi yí
(1).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孔颖达 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后汉书·儒林传下·董钧》:“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輒令 钧 参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明道先生 尝至 天寧寺 ,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
(2).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 孔 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班没有思想的男子在休息的时候,便因着她底姿色争来找她开心,但她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的邪念。”
(3).指服饰仪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张行信 ﹞为人简朴,不脩威仪。”
(4).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晋书·卫瓘传》:“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及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隋书·礼仪志三》:“七埒各置埒将,射正、参军各一人,埒士四人,威仪一人,乘白马以导。”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及塟於东郊,上与淑妃御 延兴门 ,出内库金玉駞马、凤凰、麒麟,各高数尺,以为威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
(5).道教官职名。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召为威仪及天下採经使。”《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三》:“ 浙西 奏,道门威仪 郑章 、道士 夏隐言 ,焚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辈流,实有道业。”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道录》:“《宋朝会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仪, 周 避讳改为道録, 宋 朝因之。”参见“ 威仪师 ”。
(6).佛教语。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
(7).指瑞草。《旧唐书·德宗纪下》:“‘节度使宜以鶻衔綬带,观察使宜以鶻衔威仪。’威仪,瑞草也。” ——《漢語大詞典》
(2).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 孔 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班没有思想的男子在休息的时候,便因着她底姿色争来找她开心,但她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的邪念。”
(3).指服饰仪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张行信 ﹞为人简朴,不脩威仪。”
(4).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晋书·卫瓘传》:“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及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隋书·礼仪志三》:“七埒各置埒将,射正、参军各一人,埒士四人,威仪一人,乘白马以导。”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及塟於东郊,上与淑妃御 延兴门 ,出内库金玉駞马、凤凰、麒麟,各高数尺,以为威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
(5).道教官职名。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召为威仪及天下採经使。”《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三》:“ 浙西 奏,道门威仪 郑章 、道士 夏隐言 ,焚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辈流,实有道业。”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道录》:“《宋朝会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仪, 周 避讳改为道録, 宋 朝因之。”参见“ 威仪师 ”。
(6).佛教语。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
(7).指瑞草。《旧唐书·德宗纪下》:“‘节度使宜以鶻衔綬带,观察使宜以鶻衔威仪。’威仪,瑞草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