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轴插牙签,细字攻毛锥。

仲并宋代〕《钱检法及代期以诗告别因次其韵

昔年两岸柳,逢春正依依。
扁舟转河曲,风光随处宜。
弹指岁云何,秋风橘柚垂。
折腰得斗粟,未救臣朔饥。
儒宫一何有,惜哉壮观隳。
采采池中芹,乱葑迷涟漪。
萧条住槐市,庭空蔓草滋。
丹雘堕煨烬,草木含疮痍。
永怀千古人,杂佩思报之。
我乃但便腹,未免儿辈嗤。
斯辰况多艰,每怀废晨炊。
畴昔请长缨,唾手平龟兹。
西略收咸京,北伐空鲜卑。
坐令王室尊,国风无黍离。
力微不办此,千愁锁修眉。
承惠谢微官,一室投荒陂。
吴山险可攀,吴水清可窥。
胜概苦邀予,投绂今去迟。
王孙定伟器,尺璧无纤疵。
顶枯棋屡贾勇,佳篇仍致师。
一日不会面,悠悠勤我思。
大轴插牙签,细字攻毛锥。
朝廷罗群公,如君沧海遗。
勿学贫贱交,自比山林姿。
誓将友麋鹿,终焉寄锄犁。
况君秀眉宇,异世元紫芝。
新诗落我前,醉眼眩珠玑。
言多意无他,恋恋新相和。
男儿各行役,盍簪宁无时。
期君在岁寒,素心无自违。
君看千年柏,岂惮霜雪欺。
慎勿倚市门,美货当自怡。
怀璧忌暗投,按剑古所悲。
吴门三年淹,冲天在一飞。
征涂加餐饭,秋晚多寒晖。
求仙岂浪语,渺茫那可期。
行行快著鞭,献纳黄金扉。
勿作儿女别,泪下如绠縻。
我方戒多语,念念知昨非。
恨无锦绣段,酬君黄绢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轴牙签细字毛锥

大轴(大軸)dà zhóu
大轴子。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戏码相当的硬,倒第三是 文若霞 的《奇双会》,压轴是 招弟 的《红鸾禧》,大轴是名角会串《大溪皇庄》。”  ——《漢語大詞典》
插 chā《國語辭典》

插 [ chā ]

  1. 刺入、扎入。如:「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
  2. 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3. 放進、擺入。如:「插花」、「筆插入筆筒」。
  4. 參入其間。宋·陳造〈再次韻答許節推〉詩:「宦途要處難插手,詩社叢中常引頭。」
牙签(牙籤)yá qiān
(1).系在书卷上作为标识,以便翻检的牙骨等制成的签牌。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籤,新若手未触。” 宋 苏轼 《书轩》诗:“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籤乱叶声。”
(2).指书籍。 宋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诗:“絶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籤饱蠹鱼。”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讲学》:“老来厌舞青萍剑,日常披展牙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万卷牙籤求售。”
(3).报路程用的驿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羽檄从参赞,牙籤报驛程。”
(4).用以剔除牙缝残留食物的细签。 清 乔松年 《萝藦亭札记》卷六:“ 陆云 与兄 机 书,记 曹公 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籤。” 老舍 《茶馆》第一幕:“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
(5).牙或骨制的扣签。《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 祝其嵩 从袖中取出汗巾解开来,果然是个油緑潞紬银包,一个牙籤销住。”
(6).旧时官府用以传令拘捕犯人的签牌。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二章:“将台正中,早已为他摆好了帅座,红毡虎皮,牙签令旗,仪仗森严。”  ——《漢語大詞典》
细字(細字)xì zì
小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庾肩吾 常服槐实,年七十餘,目看细字,鬚髮犹黑。” 唐 韩愈 《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宋 钱愐 《钱氏私志》:“领巾上蝇头细字。” 清 唐孙华 《寿郭雉先七十》诗之一:“细字巾箱残卷在,传家经训是菑畬。”  ——《漢語大詞典》
攻 gōng《國語辭典》

攻 [ gōng ]

  1. 出击。如:「围攻」、「猛攻」、「反攻」。《说文解字·攴部》:「攻,击也。」《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2. 治疗。《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墨子·兼爱上》:「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3. 指责。如:「攻讦」、「群起攻之」。《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 治理、整治。《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 从事、钻研。如:「他专攻应用数学。」《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 姓。如汉代有攻生单。
毛锥(毛錐)máo zhuī
(1).即毛锥子。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驛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元 徐再思 《蟾宫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却毛锥。” 明 王錂 《寻亲记·训子》:“他駡我穷酸寒贱,管封侯万里,索甚毛锥。”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他能开神臂万钧弓,那识毛锥轻重?”
(2).泛称笔。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组织,信手拈来,都付毛锥。”参见“ 毛锥子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