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桃李洲中别一春,雪山肯为障红尘。

李石宋代〕《东湖感事二首

桃李洲中别一春,雪山肯为障红尘。
鬼神半夜应怜我,魑魅今朝不喜人。
烟雨晦明窗外眼,风霜来去树边身。
细思只合归耕好,并舍何由笑我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桃李洲中一春雪山红尘

桃李 táo lǐ
(1).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 张说 《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
(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  ——《漢語大詞典》
洲中
魏志蒋济传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溪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 李纲含笑花赋见泽畔下  ——《骈字类编》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1. 「別 」的異體字。
一春
唐 常建 落第长安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 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
唐 刘长卿 送郑司直归上都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唐 白居易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唐 秦韬玉 牡丹 图把一春皆占断,固留三月始教开。
唐 韦庄 春暮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唐 陆龟蒙 惜花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
唐 李昭象 喜杜荀鹤及第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
唐 罗隐 除夜寄张达 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六十八 一百年中是一春,不教日月辄移轮。
宋 韩琦 柳絮二阕 其一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宋 胡宿 早夏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宋 晁补之 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三 杨柳青青欲哺乌,一春风雨暗隋渠。
宋 范成大 初入湖南醴陵界 一春客梦饱风雨,行尽江南闻鹧鸪。
宋 陆游 春晚至山中因访陈道人 一春衰病集残骸,太息流尘覆酒杯。
宋 杨万里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宋 刘克庄 春旱四首 其一 一春闵雨动龙颜,晓殿权停贺雪班。
宋 真山民 春闺词 一春螺黛浑无用,付与东风染柳条。
元 王逢 夜宴叶氏庄晓登悠然楼作 一春乐意朝来好,千里家书席上看。
金 段克己 渔家傲 其五 送春六曲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俱尘土。  ——《骈字类编》
雪山 xuě shān
(1).积雪的山。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藏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三:“美人四向迴明璫,雪山冰谷晞太阳。” 周赤萍 《在昆仑山中》:“太阳也露了脸,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
(2).山名。原指 印度 北部 喜马拉雅 诸山,传说 释迦牟尼 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雪山 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 雪山 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谢俺那 雪山 中无荣无辱的禪师。”
(3).山名。 祁连山 的别称。《后汉书·明帝纪》“ 竇固 破 呼衍王 於 天山 ” 唐 李贤 注:“ 天山 即 祁连山 ,一名 雪山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 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
(4).山名。 岷山 的主峰。在今 四川省 松潘县 南。 唐 杜甫 《古柏行》:“云来气接 巫峡 长,月出寒通 雪山 白。”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簫鼓生春,徧 锦城 如画, 雪山 无色。”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 雪山 嵯峨控西极,寒井阴光混开闢。”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障 zhàng《國語辭典》

障 [ zhàng ]

  1. 阻塞、阻隔。《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2. 遮蔽、遮擋。《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3. 保護、防衛。如:「保障」。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1. 堤防。《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2. 古代在邊塞險要處所築的城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3. 類似屏風的帷幕或物品。《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張景仁傳》:「每送步障,為遮風寒。」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4. 缺點、毛病。如:「機器發生故障。」
红尘(紅塵)hóng chén
(1).车马扬起的飞尘。 汉 班固 《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唐 杜牧 《过华清宫》诗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 秦观 《金明池》词:“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只寻芳归去。”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十丈红尘飞紫陌,掩关閒煞踏青屐。”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2).指繁华之地。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缘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唐 王建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夜半听鷄梳白髮,天明走马入红尘。” 清 孙枝蔚 《春城曲》:“素纱软屏看不得,但云门外红尘好。”
(3).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宝玉 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謫下红尘也可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