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雪山 xuě shān
(1).积雪的山。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藏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三:“美人四向迴明璫,雪山冰谷晞太阳。” 周赤萍 《在昆仑山中》:“太阳也露了脸,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
(2).山名。原指 印度 北部 喜马拉雅 诸山,传说 释迦牟尼 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雪山 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 雪山 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谢俺那 雪山 中无荣无辱的禪师。”
(3).山名。 祁连山 的别称。《后汉书·明帝纪》“ 竇固 破 呼衍王 於 天山 ” 唐 李贤 注:“ 天山 即 祁连山 ,一名 雪山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 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
(4).山名。 岷山 的主峰。在今 四川省 松潘县 南。 唐 杜甫 《古柏行》:“云来气接 巫峡 长,月出寒通 雪山 白。”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簫鼓生春,徧 锦城 如画, 雪山 无色。”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 雪山 嵯峨控西极,寒井阴光混开闢。”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原指 印度 北部 喜马拉雅 诸山,传说 释迦牟尼 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雪山 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 雪山 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谢俺那 雪山 中无荣无辱的禪师。”
(3).山名。 祁连山 的别称。《后汉书·明帝纪》“ 竇固 破 呼衍王 於 天山 ” 唐 李贤 注:“ 天山 即 祁连山 ,一名 雪山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 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
(4).山名。 岷山 的主峰。在今 四川省 松潘县 南。 唐 杜甫 《古柏行》:“云来气接 巫峡 长,月出寒通 雪山 白。”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簫鼓生春,徧 锦城 如画, 雪山 无色。”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 雪山 嵯峨控西极,寒井阴光混开闢。”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漢語大詞典》
笏 hù《國語辭典》
笏 [ hù ]
名- 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所执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如:「玉笏」、「象笏」。《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拄颐(拄頤)zhǔ yí
(1).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战国策·齐策六》:“ 齐 婴儿謡曰:‘大冠若箕,脩剑拄颐,攻 狄 不能,下垒枯丘。’”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君不见 凌烟 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二:“长剑忽拄颐,掉舌谭天雄。”
(2).悠闲自得貌。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 西山 空拄颐。”参见“ 拄笏看山 ”。 ——《漢語大詞典》
(2).悠闲自得貌。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 西山 空拄颐。”参见“ 拄笏看山 ”。 ——《漢語大詞典》
碧玉 bì yù
(1).矿物名。含铁的石英石,呈红色、褐色或绿色。可作装饰品。也称碧石。《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 维龙之山 ,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刻碧玉为倒龙之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 梅圣俞 以为碧玉。” 田汉 《南归》:“﹝湖水﹞緑得像碧玉似的。”
(2).人名。 南朝 宋 汝南王 妾。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定知 刘碧玉 ,偷嫁 汝南王 。”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 碧玉 小家女,来嫁 汝南王 。”
(3).人名。 唐 乔知之 妾。一名 窈娘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艳能歌舞,有文华。 知之 时幸,为之不婚。伪 魏王 武承嗣 暂借教姬人梳粧,纳之,更不放还 知之 。 知之 乃作《緑珠怨》以寄之…… 碧玉 读诗,饮泪不食三日,投井而死。”《剪灯新话·翠翠传》:“ 緑珠 碧玉 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儂!”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唐 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清 赵翼 《垂杨》诗:“红綃枉自思公子,碧玉仍怜嫁小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碧玉瓜年之及,季兰苹涧之时。”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六幺令》调情娟倩,如髫年碧玉,凝睇含顰,读之令人悵惘。”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唐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 破额山 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宋 秦观 《陈承事挽词》:“铭旌暮暗黄梅雨,乡路秋横碧玉天。” 清 徐绪 《新竹》诗:“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长梢尽过墙。” 清 陈维嵩 《满路花·荷珠》词:“红綃水面粧,碧玉波间柄。”
(6).乐曲名。 唐 韩湘 《言志》诗:“琴弹《碧玉》调,鑪炼白硃砂。” 宋 苏轼 《牡介熙熙堂》诗:“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 ——《漢語大詞典》
(2).人名。 南朝 宋 汝南王 妾。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定知 刘碧玉 ,偷嫁 汝南王 。”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 碧玉 小家女,来嫁 汝南王 。”
(3).人名。 唐 乔知之 妾。一名 窈娘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艳能歌舞,有文华。 知之 时幸,为之不婚。伪 魏王 武承嗣 暂借教姬人梳粧,纳之,更不放还 知之 。 知之 乃作《緑珠怨》以寄之…… 碧玉 读诗,饮泪不食三日,投井而死。”《剪灯新话·翠翠传》:“ 緑珠 碧玉 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儂!”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唐 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清 赵翼 《垂杨》诗:“红綃枉自思公子,碧玉仍怜嫁小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碧玉瓜年之及,季兰苹涧之时。”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六幺令》调情娟倩,如髫年碧玉,凝睇含顰,读之令人悵惘。”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唐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 破额山 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宋 秦观 《陈承事挽词》:“铭旌暮暗黄梅雨,乡路秋横碧玉天。” 清 徐绪 《新竹》诗:“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长梢尽过墙。” 清 陈维嵩 《满路花·荷珠》词:“红綃水面粧,碧玉波间柄。”
(6).乐曲名。 唐 韩湘 《言志》诗:“琴弹《碧玉》调,鑪炼白硃砂。” 宋 苏轼 《牡介熙熙堂》诗:“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巑岏 cuán wán
(1).山高锐貌。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崭絶类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縹渺对雄标,巑岏发奇藴。”
(2).形容其他尖锐之物。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齿巑岏而五兵失鋭,目闪烁而双电交光。”
(3).耸立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究烟霞之繚绕,具林石之巑岏。”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北巡》诗:“南则龙楼凤阁高巑岏,北则诸州列镇相钩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屋三楹,屋旁小阁二楹,黄石巑岏,石中古木十数株。”
(4).高峻的山峰。《楚辞·刘向〈九叹〉》:“登巑岏以长企兮,望南 郢 而窥之。” 王逸 注:“巑岏,鋭山也。”
(5).形容人品高尚。 清 方文 《老姑行为姚姐夫人七十寿》诗:“吾姐操行復巑岏,三老姑名应不刊。”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其他尖锐之物。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齿巑岏而五兵失鋭,目闪烁而双电交光。”
(3).耸立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究烟霞之繚绕,具林石之巑岏。”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北巡》诗:“南则龙楼凤阁高巑岏,北则诸州列镇相钩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屋三楹,屋旁小阁二楹,黄石巑岏,石中古木十数株。”
(4).高峻的山峰。《楚辞·刘向〈九叹〉》:“登巑岏以长企兮,望南 郢 而窥之。” 王逸 注:“巑岏,鋭山也。”
(5).形容人品高尚。 清 方文 《老姑行为姚姐夫人七十寿》诗:“吾姐操行復巑岏,三老姑名应不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