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瞿塘 qú táng
见“ 瞿唐峡 ”。 ——《漢語大詞典》
浪 làng《國語辭典》
浪 [ làng ]
名- 大的水波。如:「海浪」、「巨浪」。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凡物因振动而起伏如浪的都称为「浪」。如:「声浪」、「麦浪」。唐·陆龟蒙〈樵人十咏〉一○首之五:「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
- 姓。如晋代有浪逢。
- 放纵不拘、放荡不正。如:「浪荡」、「浪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 虚妄、空。如:「浪得虚名」。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 轻率、随意。如:「浪费」。唐·张籍〈赠王秘书〉诗:「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浪 [ láng ]
- 参见「浪浪」、「沧浪」等条。
粘 nián/zhān《國語辭典》
粘 [ nián ]
動- 附著。如:「麥芽糖粘的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通「黏」。
- 糊貼。如:「粘海報」、「粘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粘手榜。」通「黏」。
- 姓。如明代有粘鵬。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怒涛(怒濤)nù tāo
汹涌的波涛。 唐 杜甫 《忆昔行》:“忆昔北寻有小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 大江 心。” 明 张煌言 《入武林》诗:“他日素车东 浙 路,怒涛岂必属 鴟夷 ?” 庐隐 《海滨故人》一:“ 莲裳 、 玲玉 、 云青 站在海边听怒涛狂歌,看碧波闪映。” ——《漢語大詞典》
驾 ( 駕 ) jià
驾 [ jià ]
- 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车或农具):~车。~辕。
- 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车~。法~(帝王车乘的一种)。
- 使开动,操纵:~驶。~机。~驭(亦作“驾御”)。
- 在……上面,超出:~云。凌~(高出、压倒谁或什么)。
- 对人的敬辞:大~。尊~。劳~。~临。
风湍(风湍)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一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唐 孟浩然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乡春连楚越,旅宿寄风湍。
元 马祖常 吕梁 青山开石峡,白日看风湍。 ——《骈字类编》
唐 孟浩然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乡春连楚越,旅宿寄风湍。
元 马祖常 吕梁 青山开石峡,白日看风湍。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