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使节东来炯绣衣,蒙泉景色动旌旗。

王之望宋代〕《赠元运使

使节东来炯绣衣,蒙泉景色动旌旗。
官曹传檄清风肃,老稚随车淑气移。
赵日可能兼畏爱,苏夫那复间公私。
鴒原更遇蓬瀛客,好驻幨帷十日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使节东来绣衣蒙泉景色旌旗

使节(使節)shǐ jié
(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 宋 徐铉 《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诗:“我持使节经 韶石 ,君作閒游过 武夷 。”
(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璽,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汉 使节法冠,欲如 伍被 计。” 唐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诗:“ 川 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宋 王安石 《张工部庙》诗:“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 清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诗:“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
(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漢語大詞典》
东来(东来)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五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 姚合 送洛阳张员外 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
唐 李商隐 关门柳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骈字类编》
炯 jiǒng《國語辭典》

炯 [ jiǒng ]

  1. 光明的、明亮的。如:「目光炯炯」、「炯炯有神」。唐·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一观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视白日之正中也。」宋·陆游〈雪中独酌〉诗:「莫惊醉眼炯如电,假钺犹堪行督战。」
  2. 明白的、显著的。《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
绣衣(繡衣)xiù yī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漢語大詞典》
蒙泉
元稹献荥阳公诗勤勤雕朽木细细导蒙泉李咸用 酬进士秦颙若诗 在野孤云终捧日,朝宗高浪本蒙泉。  ——《分类字锦》
景色 jǐng sè
景致。 唐 宋之问 《夜饮东亭》诗:“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四折:“左右公人,莫恋春光景色新。”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太阳照着上边有点耀眼,真是难得看到的好景色。”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旌旗(旌旂)jīng qí
亦作“ 旌旂 ”。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汉 应玚 《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 汉 枚乘 《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 墨乌戚尔 。”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