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五十馀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
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獐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凛然 lǐn rán
(1).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惊恐的神态。《孔子家语·致思》:“ 夫子 凛然曰:‘美哉德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济 先略无子姪之敬,既闻其言,不觉凛然,心形俱肃。” 唐 刘禹锡 《蜀先主庙》诗:“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付青简以遗事,追 赤松 而并游,大节凛然,四方仰止。”《水浒传》第六七回:“ 宋江 道:‘吾观 关胜 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 明 方孝孺 《贫乐窝记》:“戚然若蒙不洁而恐人之觉也,凛然若临百仞之渊而忧其坠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这位‘石头老人’的姿态十分傲慢,显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2).形容寒凉。 唐 孟郊 《杀气不在边》诗:“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开,可以满室凛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庆公 又命长枪手数十拒守 西华门 洞,终夜间寒风凛然。”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寒凉。 唐 孟郊 《杀气不在边》诗:“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开,可以满室凛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庆公 又命长枪手数十拒守 西华门 洞,终夜间寒风凛然。” ——《漢語大詞典》
满面 mǎn miàn
整个面部。例如:满面笑容。
整个面部 ——《漢語大詞典》
整个面部 ——《漢語大詞典》
英豪 yīng háo
(1).英雄豪杰。《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孙策 ﹞新并 江 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二:“不如分减閒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 清 刘大櫆 《徐昆山文序》:“ 雍正 三年,余游京师,与四方之英豪相结。” 陈毅 《孟良崮战役》诗:“喜见贼师精鋭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2).武艺高超,胆略过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攻 秦 不下,缘 秦 将英豪兵勇。”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志气凌云贯九霄, 周仓 今日逞英豪。”《西游记》第三一回:“猛烈的猴王添猛烈,英豪的怪物长英豪。” ——《漢語大詞典》
(2).武艺高超,胆略过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攻 秦 不下,缘 秦 将英豪兵勇。”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志气凌云贯九霄, 周仓 今日逞英豪。”《西游记》第三一回:“猛烈的猴王添猛烈,英豪的怪物长英豪。” ——《漢語大詞典》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名-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酣战(酣戰)hān zhàn
激战。《韩非子·十过》:“酣战之时, 司马子反 渴而求饮, 竖穀阳 操觴酒而进之。”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褒公 鄂公 毛髮动,英姿颯爽来酣战。”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至于 满洲里 方面, 谢美诺夫 与 远东 革命军正在酣战。” ——《漢語大詞典》
骁雄(驍雄)xiāo xióng
(1).勇猛雄武之士。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驍雄。” 唐 陆龟蒙 《五歌·食鱼》:“横戈负羽正纷纷,祗用驍雄不用文。”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募天下驍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輒败。”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天皇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 ——《漢語大詞典》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天皇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 ——《漢語大詞典》
姿 zī《國語辭典》
姿 [ zī ]
名- 容貌、态势。如:「姿颜」、「姿容曼妙」、「舞姿」、「摇曳生姿」。唐·韩愈〈君子法天运〉诗:「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 资质。如:「姿质超人」。汉·王充《论衡·本性》:「初禀天然之姿,受纯一之质。」通「资」。
- 放任、纵情。《红楼梦·第六二回》:「二者恐丫鬟们年青,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探春等约束,姿意痛饮,失了体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