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五十馀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
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獐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物 rén wù
(1).人与物。《庄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成玄英 疏:“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隋书·律历志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随一人而存没也。”
(2).指人与财物、财富。《后汉书·段颎传》:“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汉书》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5).他人。《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寧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人与财物、财富。《后汉书·段颎传》:“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汉书》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5).他人。《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寧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
于今(於今)yú jīn
(1).至今。《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大 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 唐 裴谐 《观修处士画桃花图歌》:“一从 天宝 王维 死,于今始遇 修夫子 。”
(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元稹 《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 曾 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
(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并走羣望,有加而无瘳。”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三:“寤寐想风采,於今已三年。”
(2).如今;现在。《史记·儒林列传》:“《礼》固自 孔子 时而其经不具,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 高堂生 能言之。”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復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真个是亘古未闻,於今罕有!” ——《漢語大詞典》
(2).如今,现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元稹 《谕宝》诗:“于今尽凡耳,不为君陈説。”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欢乐和气概于今在 曾 家这间屋子里已找不出半点痕迹。”
(1).至今。《左传·襄公十八年》:“不穀即位,於今五年。” 汉 王充 《论衡·死伪》:“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并走羣望,有加而无瘳。”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三:“寤寐想风采,於今已三年。”
(2).如今;现在。《史记·儒林列传》:“《礼》固自 孔子 时而其经不具,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 高堂生 能言之。”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流目视西园,曄曄荣紫葵。於今甚可爱,奈何当復衰。”《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真个是亘古未闻,於今罕有!” ——《漢語大詞典》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名-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形-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形-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庞 ( 龐 ) páng
庞 [ páng ]
- 大:~大。~然大物。
- 杂乱:~杂。
- 脸:面~(脸盘)。~眉皓首(眉发花白,年老的样子)。
- 姓。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