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笑和莫逆,排闼不待速。

曾协宋代〕《邓器先北窗

今人竞图南,朗朗百间屋。
夫子胡不然,向晦一窗足。
北窗吾亦爱,尝谓所乐独。
岂知交游中,昌歜或同欲。
光澄穷永昼,风远宜三伏。
诵书音和平,高卧梦清热。
吟诗与作赋,未觉环堵蹙。
心安尔许宽,六合寄一粟。
闲听飞雨洒,静看游蜂触。
一笑和莫逆,排闼不待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笑莫逆排闼不待

一笑
南北朝 荀济 赠阴梁州诗 得意在双眸,倾城犹一笑。
唐 长孙佐辅 伤故人歌妓 曾将一笑君前去,误杀几多回顾人。
唐 杨师道 阙题 两鬟百万谁论价,一笑千金判是轻。
唐 王维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 李白 陌上赠美人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唐 杜甫 能画 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唐 钱起 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唐 白居易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誇胜事时正值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 酡颜一笑夭桃绽,清吟数声寒玉哀。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唐 崔道融 西施 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唐 温庭筠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 百花情易老,一笑事难忘。
唐 李群玉 赠回雪 如能买一笑,满斗量明月。
唐 韩偓 偶见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唐 罗隐 湘中见进士乔诩 一笑有情堪解梦,数年无故不同游。
唐 陈陶 独摇手 鸳鸯翡翠承宴私,南山一笑君无辞。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二十 戏水源头指旧踪,当时一笑也难逢。  ——《骈字类编》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1.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2.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3.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4.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5.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1.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2. 連同。如:「和衣而眠」。
  1.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2.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1.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1.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1.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1.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1. 之語音。

和 [ hú ]

  1.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1.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莫逆 mò nì
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祀 、 子舆 、 子犂 、 子来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遂以谓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 南朝 梁 沈约 《七贤论》:“ 山 王 二公悦风而至,相与莫逆。” 宋 陈师道 《送秦觏》诗之二:“结友真莫逆,论才有不如。”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余同里閈之友号称莫逆者,不过三四人,皆当世知名士。” 茅盾 《幻灭》二:“所以在中学时代, 静 和 慧 最称莫逆,但也最会呕气吵嘴。”  ——《漢語大詞典》
排闼(排闥)pái tà
推门,撞开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 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詔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 絳灌 等莫敢入。十餘日, 噲 乃排闥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 正义:“闥,宫中小门。”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李靖 ﹞乃雄服乘马,排闥而去。”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诗:“一水护田将緑绕,两山排闥送青来。”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 左良玉 ﹞走匿牀下。 世威 排闥呼曰:‘ 左将军 ,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 《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漢語大詞典》
不待 bù dài
(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
(2).不想;不愿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俺姐姐针綫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我心里还不待吃,等我去喝些汤罢。”《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 素姐 本等不待下气,只是叫 寄姐 鬭败了的鸡,不敢展翅。”  ——《漢語大詞典》
速 sù《國語辭典》

速 [ sù ]

  1. 快、急。表时间。如:「迅速」、「速成」、「速写」。《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
  1. 邀请。《易经·需卦·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文选·张衡·南都赋》:「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
  2. 招致。《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国语·楚语下》:「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1. 速度的简称。如:「光速」、「音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