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贺兰进明〔唐代〕《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见山上蒿,
数寸凌云烟。人生相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
岂得空思花柳年。
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君不见陌上花,
狂风吹去落谁家。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凋换。
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
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空守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君不见云间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林下风,
声远意难穷。亲故平生欲聚散,欢娱未尽尊酒空。
自叹青青陵上柏,岁寒能与几人同。
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
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数寸凌云烟。人生相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
岂得空思花柳年。
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君不见陌上花,
狂风吹去落谁家。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凋换。
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
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空守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君不见云间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林下风,
声远意难穷。亲故平生欲聚散,欢娱未尽尊酒空。
自叹青青陵上柏,岁寒能与几人同。
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
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谁家(誰家)shuí jiā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漢語大詞典》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漢語大詞典》
思妇(思婦)sī fù
(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 紫姑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漢語大詞典》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 吟咏:咏~。一唱三~。
蓬首 péng shǒu
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晋书·王徽之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孀居永日,蓬首终年。”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箸斛概》:“一男子蓬首黑面,顾 张 而笑。”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梳 shū《國語辭典》
梳 [ shū ]
名- 整理頭髮的用具。如:「木梳」、「骨梳」。《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 用梳子整理頭髮。《文選·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妝束。」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历乱(歷亂)lì luàn
亦作“歴乱”。
(1).纷乱,杂乱。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剉檗染黄丝,黄丝歷乱不可治。” 唐 卢照邻 《芳树》诗:“风归花歷乱,日度影参差。” 宋 梅尧臣 《送周直儒秘校和州都曹》诗:“湿雁不起沙上嘶,君思歷乱如盎丝。” 清 吴伟业 《退谷歌》:“庭草彷彿 江 南緑,客心歷乱登高目。” 冰心 《超人》:“繁星历乱的飞舞进来。”
(2).烂熳。 南朝 梁 简文帝 《采桑》诗:“细萍重叠长,新花歷乱开。” 元 张雨 《燕山亭·杨梅》词:“纤手素盘,歴乱殷红,浮沉半壶脂水。”《天雨花》第一回:“一头黄髮挽时新,野花歷乱簪双鬓。” ——《漢語大詞典》
(1).纷乱,杂乱。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剉檗染黄丝,黄丝歷乱不可治。” 唐 卢照邻 《芳树》诗:“风归花歷乱,日度影参差。” 宋 梅尧臣 《送周直儒秘校和州都曹》诗:“湿雁不起沙上嘶,君思歷乱如盎丝。” 清 吴伟业 《退谷歌》:“庭草彷彿 江 南緑,客心歷乱登高目。” 冰心 《超人》:“繁星历乱的飞舞进来。”
(2).烂熳。 南朝 梁 简文帝 《采桑》诗:“细萍重叠长,新花歷乱开。” 元 张雨 《燕山亭·杨梅》词:“纤手素盘,歴乱殷红,浮沉半壶脂水。”《天雨花》第一回:“一头黄髮挽时新,野花歷乱簪双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