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白居易唐代〕《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
五千子弟守封疆。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
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阊门四望郁苍州雄土俗

阊门(閶門)chāng mén
(1).城门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城西。古时 阊门 高楼阁道,雄伟壮丽。 唐 代 阊门 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地方官吏常在此宴请和迎送宾客,许多诗人都有诗词吟诵。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闔庐 冢在 閶门 外,名 虎丘 。” 唐 杜甫 《壮游》诗:“嵯峨 閶门 北,清庙映迴塘。” 元 陈深 《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 閶门 行乐送韶华,闲访城阴野老家。” 清 陈维嵩 《菩萨蛮·吴门将归为姜学在题岁寒图》词:“濒行不折 閶门 柳,殷勤祇劝 皋桥 酒。”参阅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门名》
(2).城门名。 扬州 城西门。《旧唐书·敬宗纪》:“ 扬州 城内,旧漕河水浅,舟船涩滞,输不及期程。今从 閶门 外古 七里港 开河。”  ——《漢語大詞典》
四望 sì wàng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贾公彦 疏:“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故云四望也。” 孙诒让 正义:“ 陈寿祺 云:‘山川之祭, 周 礼四望, 鲁 礼三望。其餘诸侯祀竟内山川,盖无定数,山川之大者,莫如五岳、四瀆。《礼记·王制》曰: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望祭山川岂可舍此有五岳四瀆等,则四望非限以四事,乃谓四方之望也……’案: 陈 説是也。四望者,分方望祭之名,通言之,凡山川之祭皆曰‘望’,於山川之中,举其尤大者别祭之,则有四望。天子统治宇内,则四望之祭,亦外极四表。”按, 郑玄 注以五岳、四镇、四渎为“四望”。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奉常典天,以掌宗庙社稷之祀,天神地祇人鬼,凡山川四望,国之诸祭,吉凶妖祥占相之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四望於是莫脩,八神以之无主。”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隋书·礼仪志五》:“祀星辰,祭四望。”《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3).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宋 徐照 《过鄱阳湖》诗:“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 秦牧 《泰山日出》:“这时举目四望,与刚才的景色迥然不同。”
(4).山名。在今 青海 乐都县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至 全城 (渡 河 )……遣骑候 四望陿 中,亡虏。” 颜师古 注:“ 四望 者,陿名也。”
(5).山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西北。 东晋 苏峻 据 石头 , 温峤 筑垒四望矶以逼 峻 ,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 湖北 随县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梁崇义 发兵攻 江陵 ,至 四望 ,大败而归。” 胡三省 注:“今 随州 随县 之东有 四望山 ,其山最高,四望皆可见。”  ——《漢語大詞典》
郁苍(鬱蒼)yù cāng
见“ 鬱鬱苍苍 ”。  ——《漢語大詞典》
苍 ( 蒼 ) cāng
苍 [ cāng ]
  1. 青色(包括蓝和绿):~翠。~松。~天。~穹(苍天)。~龙。
  2. 灰白色:~白。~~(➊灰白;➋苍茫)。~老。~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形态或书画笔力)。
  3. 姓。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 [ jiào ]
  1.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州雄
白居易 登阊门閒望诗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分类字锦》
土俗 tǔ sú
(1).当地的习俗。《后汉书·窦融传》:“累世在 河西 ,知其土俗。”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刘公墓志铭》:“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阳曲 。”《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问他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 扬州 有何古迹,土俗民情如何。” 清 黄遵宪 《〈山歌〉序》:“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
(2).本地。《南史·孝义传下·滕昙恭》:“年五岁,母 杨氏 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
(3).指民间的、通俗的。 郭沫若 《走向人民文艺》:“留在下层的,成为了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土俗的东西。然而 中国 的一部分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这种土俗的东西才是文艺的本流。”  ——《漢語大詞典》
强 ( 強 ) qiáng/qiǎng/jiàng《國語辭典》
  1. 「強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