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琼台劫万仞,孤映大罗表。

吴筠唐代〕《步虚词十首

众仙仰灵范,肃驾朝神宗。金景相照曜,逶迤升太空。
七玄已高飞,火炼生珠宫。馀庆逮天壤,平和王道融。
八威清游气,十绝舞祥风。使我跻阳源,其来自阴功。
逍遥太霞上,真鉴靡不通。
逸辔登紫清,乘光迈奔电。阆风隔三天,俯视犹可见。
玉闼摽敞朗,琼林郁葱蒨.自非挺金骨,焉得谐夙愿。
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良会忘淹留,千龄才一眄。
三宫发明景,朗照同郁仪。纷然驰飙欻,上采空清蕤。
令我洞金色,后天耀琼姿。心协太虚静,寥寥竟何思。
玄中有至乐,淡泊终无为。但与正真友,飘飖散遨嬉。
禀化凝正气,炼形为真仙。忘心符元宗,返本协自然。
帝一集绛宫,流光出丹玄。元英与桃君,朗咏长生篇。
六府焕明霞,百关罗紫烟。飙车涉寥廓,靡靡乘景迁。
不觉云路远,斯须游万天。
扶桑诞初景,羽盖凌晨霞。倏欻造西域,嬉游金母家。
碧津湛洪源,灼烁敷荷花。煌煌青琳宫,粲粲列玉华。
真气溢绛府,自然思无邪。俯矜区中士,夭浊良可嗟。
琼台劫万仞,孤映大罗表。常有三素云,凝光自飞绕。
羽幢泛明霞,升降何缥缈。鸾凤吹雅音,栖翔绛林标。
玉虚无昼夜,灵景何皎皎。一睹太上京,方知众天小。
灼灼青华林,灵风振琼柯。三光无冬春,一气清且和。
回首迩结灵,倾眸亲曜罗。豁落制六天,流铃威百魔。
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
高情无侈靡,遇物生华光。至乐无箫歌,金玉音琅琅。
或登明真台,宴此羽景堂。杳霭结宝云,霏微散灵香。
天人诚遐旷,欢泰不可量。
爰从太微上,肆觐虚皇尊。腾我八景舆,威迟入天门。
既登玉宸庭,肃肃仰紫轩。敢问龙汉末,如何辟乾坤。
怡然辍云璈,告我希夷言。幸闻至精理,方见造化源。
二气播万有,化机无停轮。而我操其端,乃能出陶钧。
寥寥大漠上,所遇皆清真。澄莹含元和,气同自相亲。
绛树结丹实,紫霞流碧津。以兹保童婴,永用超形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琼台万仞大罗

琼台(瓊臺)qióng tái
亦作“璚臺”。
(1).相传为 桀 纣 所建的玉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紂 之昏乱,欲讨诸侯,使 飞廉 恶来 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 琼臺 之下。” 晋 潘尼 《乘舆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兴 琼臺 。”
(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 涪 右众山内, 金华 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 清 朱鹤龄 《游灵岩山赋》:“方 吴 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金殿瑶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别有洞天。”
(3).山峰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天台山 西北。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双闕 云耸以夹路, 琼臺 中天而悬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长老》诗:“暂向 天臺 参众真, 虎丘 风月远随身。 琼臺 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如 桃源 为 刘 阮 遇仙处,及 琼臺 双闕 ,号为 天臺 第一景者,路东西不相值,遂未获至。”  ——《漢語大詞典》
劫 jié《國語辭典》

劫 [ jié ]

  1. 用威吓的手段胁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宋·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 强取、抢夺。如:「打劫」、「抢劫」、「打家劫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
  1. 梵语音译「劫波」( kalpa)​的略称。一个极为长久的时间单位。佛教以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即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为「一劫」。如:「大劫」、「小劫」、「贤劫」。
  2. 灾难、灾祸。如:「浩劫」、「劫难」、「劫后余生」。《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今有雷霆之劫。」
  3. 围棋上指从属未定,可互相牵制的棋眼。《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这一盘邹泰来却杀死四五块,陈木南正在暗欢喜,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打个不清。」
万仞
形容极高  ——《整理自网络》
孤 gū《國語辭典》

孤 [ gū ]

  1. 幼年丧父或无父母。如:「孤儿」。《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
  2. 单独。如:「孤雁」、「孤身前往」。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特出、怪异。如:「孤僻」。《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1. 戏剧中扮演官吏的脚色。如:「净扮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2. 姓。如明代有孤启。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1. 背弃、辜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三国演义·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同「辜 」。
映 yìng《國語辭典》

映 [ yìng ]

  1. 照射。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陳後主沈皇后傳》:「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2. 光線照在物體反射出來。如:「倒映」。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五首之五:「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宋·陸游〈東湖新竹〉詩:「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1. 日光、光影。南朝梁·任昉〈落日泛舟東谿〉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大罗(大羅)dà luó
(1).即大罗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罗。” 唐 王建 《同于汝锡游降圣观》诗:“ 秦 时桃树满山坡,骑鹿先生降大罗。”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霓裳》曲记大罗咏, 广寒 斧是前身脩。”参见“ 大罗天 ”。
(2).古官名。即大罗氏。 唐 杨谏 《大蜡赋》:“ 伊耆 之礼不易,大罗之职有常。”参见“ 大罗氏 ”。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1.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2.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3.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4.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5.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6.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7.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8.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9.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10.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11.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12.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13. 姓。如明代有表貢。
  1.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2.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3.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4.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5.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6.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7.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