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走马插花当年事,池畹空余旧迹。

毛幵宋代〕《贺新郎

风雨连朝夕。最惊心、春光蜿晚,又过寒食。落尽一番新桃李,芳草南园似积。但燕子、归来幽寂。况是单栖饶惆怅,尽无聊、有梦寒犹力。春意远,恨虚掷。
东君自是人间客。暂时来、匆匆却去,为谁留得。走马插花当年事,池畹空余旧迹。奈老去、流光堪惜。杳隔天涯人千里,念无凭、寄此长相忆。回首处,暮云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走马插花当年空余旧迹

走马(走馬)zǒu mǎ
(1).骑马疾走;驰逐。《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王先谦 集疏:“《玉篇·走部》:‘趣,遽也。《诗》曰:“来朝趣马。”言早且疾也。’知 韩 ‘走’作‘趣’。” 唐 杜甫 《去秋行》:“去秋 涪江 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本犹虑其变也,檥舟三十里外待之。密约云:若事谐,走马相报。” 邓家彦 《狱中感事》诗:“登楼有客非吾故,走马何人傲乃公。”
(2).良马,善走的马。《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尸子》:“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遣 孙纵之 等前后十餘辈,多齎金宝走马,赂遗 盖主 。” 颜师古 注:“走马,马之善走者。” 孙犁 《风云初记》九:“再不就叫他们备上一匹走马,脚手不沾地,就送你到了 高阳城 。”
(3).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不闻有一人援桴鼓誓众而前者,但日令走马来求赏给,助寇为声势而已。”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 应机 至州,未几,有走马入奏事。”
(4).比喻时间短暂。 元 商衟 《玉抱肚》曲:“更做道走马儿恩情,甚前时聚会,昨宵饮宴,今朝祖送,来日离别。”
(5).比喻匆促;快速。《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十三妹 在 黑风岗 能仁古刹 救了公子的性命,全了 张金凤 的贞节,走马联姻,立刻就把 张金凤 许配公子。”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我们因为走马游山,前后只有三日工夫好费。还要包括出发和到着的日期在内,所以,许多风景都只能割爱。”
(6).见“ 走马灯 ”。  ——《漢語大詞典》
插花 chā huā
(1).戴花。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卫恒 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臺。” 唐 杜牧 《杏园》诗:“莫怪杏园顦顇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宋 辛弃疾 《定风波·暮春漫兴》词:“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2).谓分散掺入别的群体中。 马烽 《马初元的故事》:“民兵也插花编在各组里。”
(3).指零碎而不成片。 覃应机 《广西人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有些干部﹞对这些分散的插花式的灾情缺乏全面地、深入地调查和分析研究。”  ——《漢語大詞典》
当年(當年)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1.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2.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3.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4.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畹 wǎn《國語辭典》

畹 [ wǎn ]

  1. 量词。旧时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说法不一,十二亩称为「畹」,或三十亩称为「畹」。《说文解字·田部》:「畹,田三十亩也。」《楚辞·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汉·王逸·注:「十二亩为畹。」
空余(空餘)kòng yú
犹空闲。如:他一有空余时间就帮助里弄搞工作。  ——《漢語大詞典》
旧迹(舊蹟)jiù jì
亦作“ 旧跡 ”。亦作“ 旧蹟 ”。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