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鳞鸿音信未睹,梦魂寻访后,关山又隔无限。

方千里宋代〕《齐天乐

碧纱窗外黄鹂语,声声似愁春晚。岸柳飘绵,庭花堕雪,惟有平芜如剪。重门尚掩。看风动疏帘,浪铺湘簟。暗想前欢,旧游心事寄诗卷。
鳞鸿音信未睹,梦魂寻访后,关山又隔无限。客馆愁思,天涯倦迹,几许良宵展转。闲情意远。记密阁深闺,绣衾罗荐。睡起无人,料应眉黛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鳞鸿音信梦魂寻访关山无限

鳞鸿(鱗鴻)lín hóng
(1).鱼雁。指书信。 晋 傅咸 《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明 汤式 《小梁州·扬子江阻风》套曲:“ 维扬 西望渺何之,无一箇鳞鸿至。” 清 纳兰性德 《大酺·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隻影,凄风苦雨。”
(2).指信使。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词:“ 瑶池 旧约,鳞鸿更,仗谁托?” 明 秦冰澳 《胜如花·闺思》套曲:“人何处,人何处,云迷雾凝,寄书鳞鸿难倩。”  ——《漢語大詞典》
音信 yīn xìn
音讯;信息。《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红楼梦》第八四回:“ 张 家虽係老亲,但近年来久已不通音信。” 靳以 《别人的故事》:“到我和他们做邻居的时候,他已经两年没有音信了。”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睹 dǔ《國語辭典》

睹 [ dǔ ]

  1.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梦魂(夢魂)mèng hún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漢語大詞典》
寻访(尋訪)xún fǎng
访求寻找。《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独所谓家乘者,仓忙间为人窃去,寻访了不可得。”《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 碧野 《山城灯火》:“我路过山城 重庆 ,寻访一位多年被禁锢在图书馆一角整理古籍的老友。”  ——《漢語大詞典》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关山(關山)guān shān
(1).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前蜀 朱希济 《谒金门》词:“秋已暮,重叠关山歧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峻青 《秋色赋》:“他自然没经过当年他祖父经历的那种关山万里四处流浪的苦难日子。”
(2).比喻难关。 郭小川 《秋歌》之二:“是我们,度过了一道道险恶的关山;是我们,经受了一次次困难的考验。” 柯岩 《美的追求者》:“你已闯过了重重关山,穿过了疾风暴雨走过来了。”
(3).山名。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部。有 大关山 、 小关山 。 大关山 为 六盘山 高峰, 小关山 平行于 六盘山 之东,南延为 崆峒山 。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无限(無限)wú xiàn
(1).不加节制;没有限制。《韩非子·解老》:“嗜慾无限,动静不节,则虚痤疽之,爪角害之。”《东观汉记·光武帝纪》:“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寖以无限。”《宋书·王敬弘传》:“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
(2).犹无数。谓数量极多。《史记·河渠书》:“ 汉中 之穀可致, 山东 从 沔 无限,便於 砥柱 之漕。” 张守节 正义:“无限,言多也。” 唐 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白髮来无限,青山去有期。” 宋 秦观 《如梦令》词:“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我今儿听见一件惊天动地的案子,其中关係着无限的性命。”
(3).没有穷尽。谓程度极深,范围极广。《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无限。”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见赠》诗:“此中无限兴,唯怕俗人知。” 宋 谢逸 《柳梢青·离别》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高公 夫妇欢喜无限。”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这一点点真理,这一句话,就化成他们的血肉,就给了他们无限的力量。”
(4).哲学名词。与“有限”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指无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东西。无限只能通过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归结为有限的简单的量的总和,而有限中则包含着无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