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进之韵:得峥嵘我怎不峥嵘,倦懵憧咱非真懵憧,要知重人越不知重。
木犀风淅淅喷雕棂,兰麝香氲氲绕画屏,梧桐月淡淡悬青镜。漏初残人乍醒,
恨多才何处飘零。填不满凄凉幽窖,捱不出凄惶梦境,打不开磊块愁城。 解嘲
怀揣着讪脸入青楼,口带顽涎饮玉瓯,手搦着冷汗偎红袖。人都道我中年也
不害羞,对相知细说个缘由。蠢咻的脑间病,村沙的骨肉丑,风流的老也风流。 闻赠
四时ブ褥锦重叠,八面帏屏花艳冶,一床衾枕春罗列。铺排得门面儿别,据
风流更有三绝。肉沾着书生麻木,手汤着郎君趔趄,眼梢着子弟乜斜。 赠美色
海棠魂幻出个俊形骸,兰蕊香结成个软性格,尘烟煤点面着蛾眉黛。媚孜孜
春满腮,既相逢合问个明白:何年间离了月殿?甚风儿吹下楚台?是谁人赚出天
台? 又
舞裙低翠绒纱,云髻松盘青绀发,玉纤赖护冰绡帕。芳年恰二八。向樽前
数种儿撑达。醉眼儿偷付些春信,甜口儿翻腾些嗑呀,热心儿出落着欢恰。 赠别
碧茸茸芳草殿青毡,白点点残梅撒玉细,黄绀绀弱柳拖金线。雨声干风力软,
去匆匆无计留连。唱阳关一声声哀怨,醉歧亭一杯杯缱绻,上河梁一步步俄延。 有所赠
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蜂喧蝶闹关心事。俺风流的偏惯此,三
般儿寄语娇姿:昏迷着无明无夜,凄凉得半生半死,团圆是何日何时? 闻嘲
陷入坑土窖似暗开掘,迷魂洞囚牢似巧砌叠,验尸场屠铺似明排列。死温存
活打劫,招牌上大字儿书者:买笑金哥哥休俭,缠头锦婆婆自接,卖花钱姐姐无
赊。 代人送
干相思心绪乱如丝,虚疼热恩情薄似纸,死亻孱亻愁语话儿尖如刺。姆王魁
信有之,不由人提起当时。一间别一番害,一欢娱一个死,你自寻思。 送友人南闽府悴
西湖诗酒旧风流,上国山川惬壮游,中天雨露新除授。正青春正黑头,判黄
堂黼黼皇猷:豪气双龙剑,文章五风楼,名动南州。 送友还乡
淡烟蒙草翠萎蕤,细雨沾花红点滴,软风着柳金摇曳。春光图画里,想人生
聚散谁知?昨日开画船西湖欢笑,今日供祖帐东门叹息,来日唱阳关南浦别离。 和陆进之韵
得峥嵘我怎不峥嵘,倦懵憧咱非真懵憧,要知重人越不知重。嘻嘻冷笑中,
叹纷纷眼底儿童。莫听伤时话,休谈盖世功,愁对东风。
守书窗何日离书窗,瞻玉堂何时步玉堂,避风浪何处无风浪。浮生空自忙,
赋登楼醉墨淋浪。怨花柳春三月,误功名纸半张,愁对斜阳。
使聪明休使小聪明,学志诚休学假志诚,秉情性休乔真情性。江湖已半生,
伤心一事无成。物换人非旧,时乖道不行,愁对书灯。
守清贫随分乐清贫,求荐人何方可荐人?说聪俊谁肯怜聪俊?儒冠多误身,
谩夸谈子曰诗云。黑鬓三分雪,貂裘一寸尘,愁对芳樽。 送友人应聘
紫云宫殿拥蓬莱,黄道星辱拱泰阶,清时雨露沾蛮貊。乾坤春似海,拜龙颜
一笑天开。官厨酒分银瓮,御筵花袅翠牌,带天香两袖归来。 题情
生香玉碾就美容仪,回文锦攒成巧见识,解语花簇出春娇媚。佳人难再得,
翠裘寒鸳侣分飞。花解语谁怜憔悴,锦回文难传信息,玉生香怎受狼籍。 送友归家乡
绯榴喷火照离筵,紫楝吹花扑画船,绿莎带雨迷荒甸。望乡关归路远,恼人
怀休怨啼鹃。南陌笙歌地,西湖锦绣天,都不如松菊田园。
高烧银蜡看锟钅吾,细煮金芽揽辘轳,满斟玉倾。离怀开肺腑,赤紧
的世途难况味全殊。麟脯行犀者,驼蜂出翠釜,都不如莼菜鲈鱼。 京口道中
露浸浸芳杏洗朱颜,云冉冉晴峦闪翠鬟,烟蒙蒙弱柳迷青盼。天然图画间,
恼离人情绪艰难。乞留屈律归鸿行断,必不容蹇驴步懒,咿呖呜刺杜宇声干。 为东湖友赋
银盆水浸牡丹芽,青琐窗涵翡翠纱,绛台灯籼胭脂蜡。东湖处土家,闲遥遥
更有生涯。占断沧波垂钓,锄破白云种瓜,拂开红雨寻花。 道中值雪
拂寒生踉跄步空□,踏冻雪趑趄度浅湾,拨荒榛屈曲盘深涧。抵多少庐山高
蜀道难,对梅花细说愁烦。谁家无锦衾毡帐?那答无银筝象板?何处无玉辔雕鞍? 旅舍秋怀
半窗风雨夜潇<风蚤>,四壁啼づ秋闹炒,一篝残蜡人寂寥。海天长归梦杳,
最关情行李萧萧。丰城剑消磨了龙气,中山笔干枯了兔毫,峄阳琴解脱了鸾胶。 山中乐四阕赠友人
山盘龙脊露岩崖,屋络蜂房绕第宅,溪分弱尾通津濑。可知道其中有俊才,
乍相逢便见襟怀。对潮门时时开放,北海宴朝朝布摆,南州榻夜夜铺排。
千章乔木播奇芳,九畹猗兰霭素香,一庭幽草含佳况。胜陶家五柳庄,闲遥
遥断送流光。引赤脚山童刘药,看白发农夫击壤,听苍髯渔父鸣榔。
龙洲低蘸乱云隈,石笋高撑空翠里,钓台横刺沧浪内。筑楼居深遁迹,展幽
怀别有新奇。宝篆香燃宝兽,玉乳茶浮玉杯,金盘露滴金。
耕云耨水治生涯,说雨谈云□笑耍,撩云拨□□闲暇。胜山中宰相家,任树
头ㄋ鹊啼鸦。实不望修身儒业,□准备应差县衙,不思量献策京华。 自述
龙涎香喷紫铜炉,凤髓茶温白玉壶,羊羔酒泛金杯绿。暖溶溶锦绣窟,也不
同探花风雪何如。一步一个走轮飞,一日一个繁弦脆竹,一夜一个腻玉娇酥。
恨多才何处飘零。填不满凄凉幽窖,捱不出凄惶梦境,打不开磊块愁城。 解嘲
怀揣着讪脸入青楼,口带顽涎饮玉瓯,手搦着冷汗偎红袖。人都道我中年也
不害羞,对相知细说个缘由。蠢咻的脑间病,村沙的骨肉丑,风流的老也风流。 闻赠
四时ブ褥锦重叠,八面帏屏花艳冶,一床衾枕春罗列。铺排得门面儿别,据
风流更有三绝。肉沾着书生麻木,手汤着郎君趔趄,眼梢着子弟乜斜。 赠美色
海棠魂幻出个俊形骸,兰蕊香结成个软性格,尘烟煤点面着蛾眉黛。媚孜孜
春满腮,既相逢合问个明白:何年间离了月殿?甚风儿吹下楚台?是谁人赚出天
台? 又
舞裙低翠绒纱,云髻松盘青绀发,玉纤赖护冰绡帕。芳年恰二八。向樽前
数种儿撑达。醉眼儿偷付些春信,甜口儿翻腾些嗑呀,热心儿出落着欢恰。 赠别
碧茸茸芳草殿青毡,白点点残梅撒玉细,黄绀绀弱柳拖金线。雨声干风力软,
去匆匆无计留连。唱阳关一声声哀怨,醉歧亭一杯杯缱绻,上河梁一步步俄延。 有所赠
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蜂喧蝶闹关心事。俺风流的偏惯此,三
般儿寄语娇姿:昏迷着无明无夜,凄凉得半生半死,团圆是何日何时? 闻嘲
陷入坑土窖似暗开掘,迷魂洞囚牢似巧砌叠,验尸场屠铺似明排列。死温存
活打劫,招牌上大字儿书者:买笑金哥哥休俭,缠头锦婆婆自接,卖花钱姐姐无
赊。 代人送
干相思心绪乱如丝,虚疼热恩情薄似纸,死亻孱亻愁语话儿尖如刺。姆王魁
信有之,不由人提起当时。一间别一番害,一欢娱一个死,你自寻思。 送友人南闽府悴
西湖诗酒旧风流,上国山川惬壮游,中天雨露新除授。正青春正黑头,判黄
堂黼黼皇猷:豪气双龙剑,文章五风楼,名动南州。 送友还乡
淡烟蒙草翠萎蕤,细雨沾花红点滴,软风着柳金摇曳。春光图画里,想人生
聚散谁知?昨日开画船西湖欢笑,今日供祖帐东门叹息,来日唱阳关南浦别离。 和陆进之韵
得峥嵘我怎不峥嵘,倦懵憧咱非真懵憧,要知重人越不知重。嘻嘻冷笑中,
叹纷纷眼底儿童。莫听伤时话,休谈盖世功,愁对东风。
守书窗何日离书窗,瞻玉堂何时步玉堂,避风浪何处无风浪。浮生空自忙,
赋登楼醉墨淋浪。怨花柳春三月,误功名纸半张,愁对斜阳。
使聪明休使小聪明,学志诚休学假志诚,秉情性休乔真情性。江湖已半生,
伤心一事无成。物换人非旧,时乖道不行,愁对书灯。
守清贫随分乐清贫,求荐人何方可荐人?说聪俊谁肯怜聪俊?儒冠多误身,
谩夸谈子曰诗云。黑鬓三分雪,貂裘一寸尘,愁对芳樽。 送友人应聘
紫云宫殿拥蓬莱,黄道星辱拱泰阶,清时雨露沾蛮貊。乾坤春似海,拜龙颜
一笑天开。官厨酒分银瓮,御筵花袅翠牌,带天香两袖归来。 题情
生香玉碾就美容仪,回文锦攒成巧见识,解语花簇出春娇媚。佳人难再得,
翠裘寒鸳侣分飞。花解语谁怜憔悴,锦回文难传信息,玉生香怎受狼籍。 送友归家乡
绯榴喷火照离筵,紫楝吹花扑画船,绿莎带雨迷荒甸。望乡关归路远,恼人
怀休怨啼鹃。南陌笙歌地,西湖锦绣天,都不如松菊田园。
高烧银蜡看锟钅吾,细煮金芽揽辘轳,满斟玉倾。离怀开肺腑,赤紧
的世途难况味全殊。麟脯行犀者,驼蜂出翠釜,都不如莼菜鲈鱼。 京口道中
露浸浸芳杏洗朱颜,云冉冉晴峦闪翠鬟,烟蒙蒙弱柳迷青盼。天然图画间,
恼离人情绪艰难。乞留屈律归鸿行断,必不容蹇驴步懒,咿呖呜刺杜宇声干。 为东湖友赋
银盆水浸牡丹芽,青琐窗涵翡翠纱,绛台灯籼胭脂蜡。东湖处土家,闲遥遥
更有生涯。占断沧波垂钓,锄破白云种瓜,拂开红雨寻花。 道中值雪
拂寒生踉跄步空□,踏冻雪趑趄度浅湾,拨荒榛屈曲盘深涧。抵多少庐山高
蜀道难,对梅花细说愁烦。谁家无锦衾毡帐?那答无银筝象板?何处无玉辔雕鞍? 旅舍秋怀
半窗风雨夜潇<风蚤>,四壁啼づ秋闹炒,一篝残蜡人寂寥。海天长归梦杳,
最关情行李萧萧。丰城剑消磨了龙气,中山笔干枯了兔毫,峄阳琴解脱了鸾胶。 山中乐四阕赠友人
山盘龙脊露岩崖,屋络蜂房绕第宅,溪分弱尾通津濑。可知道其中有俊才,
乍相逢便见襟怀。对潮门时时开放,北海宴朝朝布摆,南州榻夜夜铺排。
千章乔木播奇芳,九畹猗兰霭素香,一庭幽草含佳况。胜陶家五柳庄,闲遥
遥断送流光。引赤脚山童刘药,看白发农夫击壤,听苍髯渔父鸣榔。
龙洲低蘸乱云隈,石笋高撑空翠里,钓台横刺沧浪内。筑楼居深遁迹,展幽
怀别有新奇。宝篆香燃宝兽,玉乳茶浮玉杯,金盘露滴金。
耕云耨水治生涯,说雨谈云□笑耍,撩云拨□□闲暇。胜山中宰相家,任树
头ㄋ鹊啼鸦。实不望修身儒业,□准备应差县衙,不思量献策京华。 自述
龙涎香喷紫铜炉,凤髓茶温白玉壶,羊羔酒泛金杯绿。暖溶溶锦绣窟,也不
同探花风雪何如。一步一个走轮飞,一日一个繁弦脆竹,一夜一个腻玉娇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和陆(和陸)hé lù
和睦。《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耽经史兮履仁义,内和陆兮外奔赴。”《隶续·都乡孝子严举碑》:“慈顺博爱,九族和陆。” ——《漢語大詞典》
进 ( 進 ) jìn
进 [ jìn ]
-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 )。~而。
- 入,往里去:~见。~谒。~谗。
- 吃,喝:~食。~餐。滴水未~。
- 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 奉上,呈上:~言。~奉。~献。
-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韵 ( 韻 ) yùn《國語辭典》
韻 [ yùn ]
名- 聲韻學將漢字音節分為前後兩部分,開頭部分為聲,聲之後即為韻。最複雜的韻包括韻首、韻腹、韻尾三部分。參見「韻母 」條。
- 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 和諧的聲音。如:「琴韻悠揚」。漢·蔡邕〈琴賦〉:「于是繁絃既抑,雅韻復揚。」
- 神態、風度、情趣。如:「風韻猶存」、「神韻」。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 風雅、風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卻恁般淒楚,忒煞不韻!該罰!該罰!」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峥嵘(峥嶸)zhēng róng
(1).高峻貌。《文选·班固〈西京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嶸。”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嶸,高峻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李善 注引《字林》:“峥嶸,山高貌。” 宋 欧阳修 《鵯鵊词》:“龙楼凤闕鬱峥嶸,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
(2).指高峻的山峰。
(3).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嶸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嶸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嶸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詎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
(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6).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嶸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嶸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説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嶸,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姪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嶸。”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嶸,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嶸,高旷也。”
(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嶸。”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嶸。”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嶸。”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漢語大詞典》
(2).指高峻的山峰。
(3).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嶸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嶸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嶸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詎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
(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6).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嶸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嶸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説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嶸,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姪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嶸。”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嶸,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嶸,高旷也。”
(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嶸。”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嶸。”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嶸。”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怎 zěn《國語辭典》
怎 [ zěn ]
副- 如何。表疑问、询问之意。如:「怎么」、「怎说」、「怎想」。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 [ zě ]
- (一)之又音。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倦 juàn《國語辭典》
倦 [ juàn ]
形- 疲惫、懈怠。如:「疲倦」、「倦怠」、「孜孜不倦」、「倦鸟归巢」。宋·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厌恶。《易经·系辞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懵憧 měng chōng
糊涂。 元 汤式 《湘妃引·和陆进之韵》曲:“得峥嶸我怎不峥嶸;佯懵憧咱非真懵憧;要知重人越不知重。” ——《漢語大詞典》
咱 zán/zá/zǎ《國語辭典》
咱 [ zán ]
代- 我。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今早智氏对咱说,……韩魏有反意。」《镜花缘·第五四回》:「红女道:『咱姓颜,不知谁是小山姐姐?』」
- 我们,包括听话者。《前汉书平话·卷上》:「咱众官员就此处买马积草,共谋夺刘氏江山。」《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咱爷儿两的交情就说不到个借字儿、还字儿 。」
咱 [ zá ]
- 参见「咱家 」条。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要知 yào zhī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漢語大詞典》
重人 zhòng rén
(1).朝廷中执掌大权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明史·马永梁震等传赞》:“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 ——《漢語大詞典》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 ——《漢語大詞典》
越 yuè《國語辭典》
越 [ yuè ]
动- 度过、跨过。如:「翻山越岭」、「越墙而走」。《楚辞·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 经过。《书经·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不按次序,超出某种范围或常规。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经·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桓自宗支,越跻天禄。」
- 坠落。《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 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 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
- 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浙、闽、粤一带。也称为「百越」、「百粤」。
- 国名。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
- 浙江省的别名。
- 姓。如春秋时齐有越百父。
-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教人叹嗟。」
- 句首发语词,无义。《书经·微子》:「殷遂丧,越至于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
提壶(提壺)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