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车声(车声)
唐 孟浩然 清明即事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唐 王维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唐 包融 酬忠公林亭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
唐 贯休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骈字类编》
唐 王维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唐 包融 酬忠公林亭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
唐 贯休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骈字类编》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 加剧:疾大~。
- 疏导:~九川。
-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 流入:东~于海。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歌声(歌聲)gē shēng
歌唱之声。《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唐 王昌龄 《少年行》:“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十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男女﹞婚之日,歌声振於林木矣。”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 ——《漢語大詞典》
咽 yān/yàn/yè《國語辭典》
咽 [ yān ]
- 参见「咽头」、「咽喉」等条。
咽 [ yè ]
形- 声音悲凄滞塞。如:「呜咽」。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 阻塞、填塞。《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车骑填咽,繁衍相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听远泉〉诗:「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咽 [ yàn ]
动- 吞咽。《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被张金凤骂得眼泪往肚子里咽,被那王八奶奶儿呕得肝火往顶门上喷。」同「咽 」。
- 突然停住不说。《红楼梦·第八三回》:「说到这里,猛然咽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