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忧患(憂患)yōu huàn
困苦患难。《易·繫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 王安石 《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 《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漢語大詞典》
纵 ( 縱 ) zòng/zǒng
纵 [ zòng ]
- 放:~虎归山。~火。
- 放任;不拘束:放~。~目四望。~情。~观全局。
-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身。
- 即使:~然。~使。~令。
-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横交错。~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贯。~深。
- 起皱纹:~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了。
- 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
- 急遽的样子:“丧事欲其~~尔”。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终强(终强)
玉海孟子言不嗜杀人梁焉能一高皇谓吾宁斗知项岂终强 ——《韵府拾遗 阳韵》
项 ( 項 ) xiàng
项 [ xiàng ]
-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链。~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
- 量词,分类的条目,:~目。事~。
- 钱款,经费:款~。进~。存~。
-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4ax2”。
- 姓。
饥寒(饑寒)jī hán
(1).飢饿寒冷。《国语·周语下》:“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飢寒趋路旁。” 殷夫 《我们的诗》:“我们不应忍飢寒,我们不应受蹂躏,我们是世界的主人。”
(2).指飢饿寒冷的人。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飢饿寒冷。饥,通“ 飢 ”。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
(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漢語大詞典》
(2).指飢饿寒冷的人。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飢饿寒冷。饥,通“ 飢 ”。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
(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副-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名-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优游(優游)yōu yóu
(1).见“ 优游 ”。
(2).古代车上之具。《南齐书·舆服志》:“玉輅,漆画轮,两厢上望板前优游。”原注:“优游上和鸞鸟立花趺衔铃……优游下,隐膝,里施金涂鏤面钉,织成衣。优游横前,施瑇瑁帖,金涂花钉,优游前,金涂倒龙,后梢凿银瑇瑁龟甲,金涂花沓。”
亦作“ 优游 ”。
(1).悠闲自得。《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一:“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优游恬适,舒畅怡悦,所以养乎心者也。”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几百个乘客在舟上优游谈笑,说着乘风破浪,以为人人都过着最闲适的光阴。”
(2).谓使……悠闲,休养。《晏子春秋·内问下十八》:“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 宋 苏洵 《心术》:“将战养其力……丰犒而优游之。”
(3).谓悠闲地居其中。《后汉书·班固传》:“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於当世,遗烈著於无穷。”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七:“栖迟 茂陵 下,优游沧海曲。” 宋 欧阳修 《〈归田录〉自序》:“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其天年。”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妾本 曹刺史 之女,幸得仙术,优游洞天;但凡心未除,遭此降謫。”
(4).游玩。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恭扶瑞藤杖,步屧恣优游。” 宋 司马光 《和子骏洛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郭沫若 《漆园吏游梁上》:“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
(5).从容,不急迫。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僕愿先生优游俯仰,贵处可否之间。” 宋 苏轼 《贾谊论》:“为 贾生 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 絳 灌 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优游而待之,何其暇也。”
(6).谓从容致力于某事。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君又以幽赞神明,非杼轴於人事;经营训导,廼优游於圣作。”《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昔 汉武帝 将行封禪大礼,欲优游其事,故先封中岳,祀 汾阴 ,始巡幸郡县,浸寻于 泰山 。” 清 郑燮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东投西窜,费时失业,徒丧其品,而卒归于无济;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在眉睫间乎?”
(7).从容洒脱。 晋 陆机 《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宋 邵雍 《四贤吟》:“ 彦国 之言铺陈, 晦叔 又言简当, 君实 之言优游, 伯淳 之言条畅。” 明 屠隆 《〈唐诗品汇〉选释断序》:“ 唐 人之言,繁华綺丽,优游清旷。” 王闿运 《湘绮楼论诗文体法》:“后世之颂,皆应制赞人之文,故贵优游,不可谓誉。”
(8).广大貌;宽广貌。《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朱熹 集注:“优游,言其德之大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尧者何?尧者嶤嶤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9).宽和;宽厚。《礼记·儒行》:“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郑玄 注:“优游之法,法和柔者也。”《孔子家语·儒行解》:“礼必以和,优游以法。” 明 王廷相 《雅述·上篇》:“及至贤智当事,规画粗定,而为之君者又无优游宽裕之心,以俟其自化,亦以岁月责其成功。”
(10).优容,宽待。《汉书·楚元王传》:“今陛下开 三代 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物色异人,优游鯁直。显靡失心,幽无怨魄。”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 越 ,亦与诸华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差等,勿使自外。”
(11).谓顺其变化。《淮南子·原道训》:“物(沕)穆无穷,变无形像,优游委纵,如响之与景。”《淮南子·本经训》:“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高诱 注:“优游,犹委从也。”
(12).作事犹豫,不果决。《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汉书·儿宽传》:“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羣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 颜师古 注:“言不决也。” 清 周在浚 《周栎园先生行述》:“ 闽 人拥先生讼寃者日千百计,承问者优游不敢决。”
(13).饶多;富裕,宽裕。《淮南子·俶真训》:“由此观之,物莫不生於有也,小大优游矣。” 高诱 注:“优游,言饶多也。” 宋 萧德藻 《樵夫》诗:“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彼岂不能妄营财利使生理优游邪?耻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
(2).古代车上之具。《南齐书·舆服志》:“玉輅,漆画轮,两厢上望板前优游。”原注:“优游上和鸞鸟立花趺衔铃……优游下,隐膝,里施金涂鏤面钉,织成衣。优游横前,施瑇瑁帖,金涂花钉,优游前,金涂倒龙,后梢凿银瑇瑁龟甲,金涂花沓。”
亦作“ 优游 ”。
(1).悠闲自得。《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一:“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优游恬适,舒畅怡悦,所以养乎心者也。”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几百个乘客在舟上优游谈笑,说着乘风破浪,以为人人都过着最闲适的光阴。”
(2).谓使……悠闲,休养。《晏子春秋·内问下十八》:“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 宋 苏洵 《心术》:“将战养其力……丰犒而优游之。”
(3).谓悠闲地居其中。《后汉书·班固传》:“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於当世,遗烈著於无穷。”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七:“栖迟 茂陵 下,优游沧海曲。” 宋 欧阳修 《〈归田录〉自序》:“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其天年。”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妾本 曹刺史 之女,幸得仙术,优游洞天;但凡心未除,遭此降謫。”
(4).游玩。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恭扶瑞藤杖,步屧恣优游。” 宋 司马光 《和子骏洛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郭沫若 《漆园吏游梁上》:“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
(5).从容,不急迫。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僕愿先生优游俯仰,贵处可否之间。” 宋 苏轼 《贾谊论》:“为 贾生 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 絳 灌 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优游而待之,何其暇也。”
(6).谓从容致力于某事。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君又以幽赞神明,非杼轴於人事;经营训导,廼优游於圣作。”《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昔 汉武帝 将行封禪大礼,欲优游其事,故先封中岳,祀 汾阴 ,始巡幸郡县,浸寻于 泰山 。” 清 郑燮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东投西窜,费时失业,徒丧其品,而卒归于无济;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在眉睫间乎?”
(7).从容洒脱。 晋 陆机 《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宋 邵雍 《四贤吟》:“ 彦国 之言铺陈, 晦叔 又言简当, 君实 之言优游, 伯淳 之言条畅。” 明 屠隆 《〈唐诗品汇〉选释断序》:“ 唐 人之言,繁华綺丽,优游清旷。” 王闿运 《湘绮楼论诗文体法》:“后世之颂,皆应制赞人之文,故贵优游,不可谓誉。”
(8).广大貌;宽广貌。《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朱熹 集注:“优游,言其德之大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尧者何?尧者嶤嶤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9).宽和;宽厚。《礼记·儒行》:“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郑玄 注:“优游之法,法和柔者也。”《孔子家语·儒行解》:“礼必以和,优游以法。” 明 王廷相 《雅述·上篇》:“及至贤智当事,规画粗定,而为之君者又无优游宽裕之心,以俟其自化,亦以岁月责其成功。”
(10).优容,宽待。《汉书·楚元王传》:“今陛下开 三代 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物色异人,优游鯁直。显靡失心,幽无怨魄。”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 越 ,亦与诸华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差等,勿使自外。”
(11).谓顺其变化。《淮南子·原道训》:“物(沕)穆无穷,变无形像,优游委纵,如响之与景。”《淮南子·本经训》:“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高诱 注:“优游,犹委从也。”
(12).作事犹豫,不果决。《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汉书·儿宽传》:“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羣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 颜师古 注:“言不决也。” 清 周在浚 《周栎园先生行述》:“ 闽 人拥先生讼寃者日千百计,承问者优游不敢决。”
(13).饶多;富裕,宽裕。《淮南子·俶真训》:“由此观之,物莫不生於有也,小大优游矣。” 高诱 注:“优游,言饶多也。” 宋 萧德藻 《樵夫》诗:“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彼岂不能妄营财利使生理优游邪?耻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