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此事久已判,努力敦诚明。

蔡襄宋代〕《送安思正之蜀

贱者易屈志,少年多直情。
子独修节行,爱护如目精。
辛勤走铨省,历岁才点名。
舍居在穷巷,门户面西城。
妻孥愁屡空,独尔心无营。
驱骡从僮仆,间或造予庭。
是时杨叔武,相值极驩诚。
妙言发潜稸,远意倍幽萌。
羞谀刺俗子,指急条边兵。
过从岂云厌,时节忽峥嵘。
叔武守岳阳,别去方行行。
子今复之蜀,蜀道天险并。
橐中无一钱,剑外几百程。
春风卷地来,凡草犹奋荣。
如何使之人,憔悴气与形。
内富在乎我,外穷系於生。
此事久已判,努力敦诚明。
吾友黄君度,实乃浮其声。
子往从之游,切磨固相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久已努力诚明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久已 jiǔ yǐ
早就。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霽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 张金凤 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起魂儿来,一时摆佈不开了。”如:这件事我久已忘了。  ——《漢語大詞典》
判 pàn《國語辭典》

判 [ pàn ]

  1. 分、分开。唐·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
  2. 区别、分辨。《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 分明、辨明。如:「存亡未判」。宋·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4. 决断是非曲直。如:「审判」、「判刑」、「判案」。
  5. 古称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如唐代宰相判六军十二卫事,宋以宰相判枢密院。《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1. 审判诉讼的判决文书。《新唐书·卷一二六·李元纮传》:「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2. 断语。《红楼梦·第五回》:「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 文体的一种。仿判狱的文词,可见其推理、辩驳的能力。科举取士,亦以试判。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判》:「今世理官断狱,例有参词,而设科取士,亦试以判,其体皆用四六,则其习由来久矣。」
  1. 分别的样子。如:「判然有别」。
努力 nǔ lì
勉力;尽力。《汉书·翟方进传》:“ 蔡父 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古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乃伤悲。”《太平广记》卷三三一引 唐 牛肃 《纪闻·薛直》:“ 直 已先至家,呼妻与别……但言努力,復乘马出门,奄然而殁。”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人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  ——《漢語大詞典》
敦 dūn/duì《國語辭典》

敦 [ dūn ]

  1. 督理。如:「敦促」。《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2. 和睦、使融洽。如:「敦親睦鄰」。
  1. 質樸、篤厚。如:「敦厚」。《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1. 誠懇。如:「敦聘」、「敦請」。
  1. 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

敦 [ duī ]

  1. 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1. 孤獨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敦 [ dùn ]

  1. 不明朗、不開通。如:「渾敦」。通「沌」。

敦 [ duì ]

  1. 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诚明(誠明)chéng míng
至诚之心和完美的德性。语出《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郑玄 注:“由至诚而有明德,是圣人之性者也。” 唐 李翱 《复性书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於书,以开诚明之源。” 宋 邵雍 《诚明吟》:“ 孔子 生知非假习, 孟軻 先觉亦须脩;诚明本属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