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本根既固,发生以时。

程洵宋代〕《荣木和陶靖节韵

我卜我居,游息在兹。有荣者木,日封殖之。本根既固,发生以时。

我时倾瞻,中心慨而。维人之生,孰本孰根。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义之门。钦斯承斯,大化以敦。嗟彼世人,自安浅陋。

德不图新,恶或念旧。有干惟禄,有觊惟富。孰能毅然,不为利疚。

我怀师训,罔敢失坠。匪道曷从,匪义曷畏。圣门虽远,率焉以冀。

庶几疲驽,久亦告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本根发生以时

本根 běn gēn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纲 《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 清 邵曾训 《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
(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陆游 《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 关中 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统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宋 陈亮 《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
(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
(9).喻指家乡,故土。 明 刘基 《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1.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2.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3.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1.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2.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1. 姓。如汉代有既良。
固 gù《國語辭典》

固 [ gù ]

  1. 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 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1. 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2. 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4.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
  1.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发生(發生)fā shēng
(1).萌发,滋长。 汉 张衡 《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度秋豫以收成,观丰年之多稌。”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 唐 罗邺 《春风》诗:“每岁东来助发生,舞空悠颺徧寰瀛。” 宋 欧阳修 《春帖子词·皇帝阁》之四:“乾坤有信如符契,草木无知但发生。”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那田地上万种草木,到来春都皆发生也。”
(2).指使萌发、滋长。《宣和遗事》前集:“天能发生万物,亦可肃杀万物。”
(3).指春天。 唐 钱起 《春郊》诗:“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旧唐书·僖宗纪》:“属节变三阳,日当岁首,乃御正殿,爰命改元,况及发生,是宜在宥。”
(4).犹出现。 唐 杜甫 《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元 朱释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无穷怀抱风和畅,不尽形容雨发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八章:“老模范把刚才发生的事和最近观察到的问题说了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二十世纪, 中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5).指万物。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一:“琱刻春何力,欣荣物自知。发生虽有象,覆载本无私。” 宋 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
(6).犹发迹;交好运。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占得天地《否》卦。否者,闭塞也。其事不通。内有发生之意,先凶后吉。”《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着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那还想发生吗?”
(7).产生。《孽海花》第四回:“第三时期,才是研究时期,把古人已整理的书籍,进了一层,研求到意义上去,所以出了 魏默深 、 龚定庵 一班人,发生独立的思想,成了这种惊人的议论。” 丁玲 《韦护》第一章:“ 韦护 对这些勇敢的言语和举动,发生了兴趣。” 巴金 《中国人》:“这种自然发生的感情是长期遭受歧视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
以时(以時)yǐ shí
(1).按一定的时间。《管子·幼官》:“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獭祭鱼,然后修泽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史记·孝文本纪》:“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餘,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
(2).及时,即时。《汉书·匡衡传》:“ 衡 、 谭 ( 甄谭 )居大臣位,知 显 ( 石显 )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 王廷凑 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 宋 兴, 乾德 之初,天子哀岁不登,而仓吏不以时出与民,於是著发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