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後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边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点。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唬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後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左亻右瓜)。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左革右义)。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屦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厘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修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边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裹疮(裹瘡)guǒ chuāng
见“ 裹创 ”。 ——《漢語大詞典》
入相 rù xiàng
(1).入朝为宰相。《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卒, 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唐 崔颢 《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 清 梅曾亮 《原仕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惟公与兄子 文瑞公 ,相继皆以是入相,天下以为荣。”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漢語大詞典》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漢語大詞典》
议 ( 議 ) yì
议 [ yì ]
- 意见,言论:~论。提~。建~。
-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
-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
-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军旅(軍旅)jūn lǚ
(1).部队。《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其有将帅之能否,军旅之勇怯。”《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国火(國火)guó huǒ
传说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树木取火,以驱除疾病。《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贾公彦 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 ——《漢語大詞典》
一再 yī zài
(1).谓一次以后再加一次。《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 靁被 巧,乃召与戏, 被 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意欲大用先生,会推阁员,廷臣一再推,俱不及,上皆置之。三推,始以姓名上。”
(2).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新唐书·章怀太子传》:“读书一览輙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从不放过在作品以外说话的机会,我反复说明,一再提醒读者我的用意在什么地方。” ——《漢語大詞典》
(2).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新唐书·章怀太子传》:“读书一览輙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从不放过在作品以外说话的机会,我反复说明,一再提醒读者我的用意在什么地方。”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檀槐
王安石平淮碑诗国火一再更檀槐伐薛季宣读三国志诗左角蛮攻触南柯檀 槐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