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好色岂能常,得时仍不早。

欧阳修宋代〕《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呈圣俞

秋风吹浮云,寒雨洒清晓。
鲜鲜墙下菊,颜色一何好。
好色岂能常,得时仍不早。
文章损精神,何用觑天巧。
四时悲代谢,万物世凋槁。
岂知寒监中,两鬓甚秋草。
东城彼诗翁,学问同少小。
风尘世事多,日月良会少。
我有一◇酒,念君思共倒。
上浮黄金蕊,送以清歌袅。
为君发朱颜,可以却君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好色岂能得时不早

好色 hào sè
美好的容颜;美色。《庄子·至乐》:“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夫人之好色,非脂粉所能饰。” 宋 苏轼 《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恶恶臭。”
(1).贪爱女色。《管子·小匡》:“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汉书·杜钦传》:“自上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詔采良家女。” 唐 元稹 《莺莺传》:“ 登徒子 非好色者,是有兇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今世製药之人,先是一种贪财好色之念横於胸中。”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晓得 李空山 好色,所以他心中把 李空山 与女人拴了一个结。”
(2).引申为迷恋淫欲。《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
(3).篇名。指《登徒子好色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  ——《漢語大詞典》
岂能 qǐ néng
怎能;哪能。例如:我岂能反对?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得时(得時)de shí
(1).获得时机。《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后汉书·冯衍传上》:“且 衍 闻之,得时无怠。”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宋 曾巩 《桐树》诗:“得时花叶鲜,照影清泉助。”
(3).遇合机缘;行时走运。 唐 李涉 《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宋 范仲淹 《四德说》:“夫亨者……於人为得时茂勋,於国为圣贤相遇。”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四》:“ 钱文通 ……曾在内学堂教书, 怀恩 太监出其门下,后 恩 得时,遂援引以至要路。”《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得时的二爷们把帖换,威风凛严。”  ——《漢語大詞典》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不早
古诗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韩维诗常恨梅花开不早  ——《韵府拾遗 皓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