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黄昏天宇开琉璃,出云微觇抟空势。

李流谦宋代〕《中秋玩月以东坡诗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

十年中秋不见月,譬之去国唯喜似。
朝来氛翳崩厥角,天公粲然一启齿。
夕月可占此其祥,枯龟未必知许事。
黄昏天宇开琉璃,出云微觇抟空势。
要人故自作迟迟,怅望岂知空岁岁。
玉峰一掌开乔岳,银海千寻涌平地。
光吞箕斗不自持,影薄鱼龙无处避。
烟林差差鸟未定,露草涓涓萤暗坠。
唯我心源实不动,炯炯摩尼照浊水。
四门友开从阴伏,六艺高悬百家废。
余辉切勿丐老蚌,尤物溺人非所贵。
何如美酒入诗肠,化作锦囊珠字字。
南楼万丈高切云,弹压山川据要会。
当年老子兴不浅,閒据胡床想风味。
今人未必输古人,况复我友半杰士。
凌晨尺纸飞羽檄,一约而来膻集蚁。
夜如何其不须问,酌尽沧溟放君起。
酒酣起舞踏寒影,满地琼瑶惊破碎。
仙娥手拊丹桂树,裛裛天香落襟袂。
洞天六六我所家,摩拍洪崖肩绮季。
霞云不著著青衫,生恐群仙笑憔悴。
旁人劝我聊尔耳,仙娥好意君勿阻。
海鲸背稳风力强,看我转头三万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黄昏天宇琉璃抟空

黄昏 huáng hūn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唐 李商隐 《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 冰心 《寄小读者》七:“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
(2).昏黄,光色较暗。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草名。王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王孙》。  ——《漢語大詞典》
天宇 tiān yǔ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琉璃 liú lí
亦作“瑠璃”。
(1).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厠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捲真珠上玉钩。”
(2).指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窻扉多是緑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絶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 以緑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孙华 《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於是採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復容坚物振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 所製,则脆薄而色微青。”
(4).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 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闕。”此喻晴空。 清 纳兰性德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 。”此喻雪。
(5).指玻璃灯。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繫天灯,掛琉璃。”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1.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2.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3.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1.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2.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3.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4.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5.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6.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1.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2.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3.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1.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1. (一)​之又音。
觇 ( 覘 ) chān
觇 [ chān ]
     ◎ 看,偷偷地察看:~望。~候(侦察)。~标(一种测量标志,用几米到几十米的木料或金属制成标架,架在被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的目标)。
抟空(摶空)tuán kōng
盘旋于高空。 宋 陈亮 《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词:“十朝半月,争看摶空霜鶻。”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漢語大詞典》
势 ( 勢 ) shì
势 [ shì ]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