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赠言出寸丹,岂但趣和同儿嬉。
吾家老仙一世师,挺特风概老不衰。
平生行已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和。
急流勇退人恨早,纤尘恐污白玉姿。
精神强健腰脚轻。鬖鬖白发明鬓髭。
盘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孙携翁笑歖。
无官一品钱满屋,汝辈持氏逃寒饥。
指心一点物非物,向来所贮惟不欺。
殷勤宝此徵后福,如印券契火灼龟。
我勤朴斲尔涂垩,障护风雨期勿隳。
庭前百拜领翁语,有毫发愧非翁儿。
季也才力百倍予,天之报翁或在兹。
得其一体敏且强,遇事雹落雷雷驰。
莫兼掾尉官职卑,正欲小试观异时。
弟兄赠言出寸丹,岂但趣和同儿嬉。
伯氏有德君子哉,发言不妄如发机,
叙文千字炯星日,是病苦者之神医。
愿子铭几铭盘盂,骅骝万里未易期。
悲莫悲於生别离,雁邓可忍霜风吹。
丈夫远怀在门户,正使蚁聚终奚为。
酒阑上马飞鸟疾,我亦安能空郁郁。
平生行已有本末,世人不知其天和。
急流勇退人恨早,纤尘恐污白玉姿。
精神强健腰脚轻。鬖鬖白发明鬓髭。
盘谷亭前一幅巾,子掖孙携翁笑歖。
无官一品钱满屋,汝辈持氏逃寒饥。
指心一点物非物,向来所贮惟不欺。
殷勤宝此徵后福,如印券契火灼龟。
我勤朴斲尔涂垩,障护风雨期勿隳。
庭前百拜领翁语,有毫发愧非翁儿。
季也才力百倍予,天之报翁或在兹。
得其一体敏且强,遇事雹落雷雷驰。
莫兼掾尉官职卑,正欲小试观异时。
弟兄赠言出寸丹,岂但趣和同儿嬉。
伯氏有德君子哉,发言不妄如发机,
叙文千字炯星日,是病苦者之神医。
愿子铭几铭盘盂,骅骝万里未易期。
悲莫悲於生别离,雁邓可忍霜风吹。
丈夫远怀在门户,正使蚁聚终奚为。
酒阑上马飞鸟疾,我亦安能空郁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弟兄 dì xiōng
(1).弟弟和哥哥。《墨子·非儒上》:“丧父母,三年其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唐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诗之一:“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述 道:‘我爹做过太守,止生我弟兄两人,见今哥哥恁般富贵,我要一件衣服,就不能勾了,是怎地?’”
(2).弟弟。《元典章·吏部三·改正投下达鲁花赤》:“ 太祖皇帝 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兄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
(3).指哥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归宅,与二弟评议…… 张飞 言曰:‘弟兄放心,我独自去破 董卓 ,诛 吕布 。’”
(4).对同辈、同伙或对下属表示亲切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弟兄休作外,几盏儿淡酒,聊復致谢。”《水浒传》第九十回:“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叶紫 《火》四:“现在局子里仅仅只剩了八个弟兄,你叫我拿什么来派给你呢?” 田野 《火烧岛·放下你的鞭子》:“那不幸的弟兄被反绑在木桩上,背后插着标子。”
(5).喻不相上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无辱又无荣,论文章是弟兄。” ——《漢語大詞典》
(2).弟弟。《元典章·吏部三·改正投下达鲁花赤》:“ 太祖皇帝 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兄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
(3).指哥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归宅,与二弟评议…… 张飞 言曰:‘弟兄放心,我独自去破 董卓 ,诛 吕布 。’”
(4).对同辈、同伙或对下属表示亲切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弟兄休作外,几盏儿淡酒,聊復致谢。”《水浒传》第九十回:“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叶紫 《火》四:“现在局子里仅仅只剩了八个弟兄,你叫我拿什么来派给你呢?” 田野 《火烧岛·放下你的鞭子》:“那不幸的弟兄被反绑在木桩上,背后插着标子。”
(5).喻不相上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无辱又无荣,论文章是弟兄。” ——《漢語大詞典》
赠言(贈言)zèng yán
用良言相勉励。多用于临别之时。语本《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絶。” 袁鹰 《悲欢·飞》:“小学毕业时,他给一个好朋友写了临别赠言:愿相会于 中华 腾飞世界时!”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寸丹 cùn dān
一寸丹心的省称。谓一片赤诚之心。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何人只献《河清颂》,宜向明时沥寸丹。” 清 钱谦益 《人日得沉昆铜书》:“磨励寸丹迴白首,涤除双碧向青铜。”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漢語大詞典》
岂但(豈但)qǐ dàn
难道只是;何止。《后汉书·何敞传》:“今明公位尊任重,责深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岂但空空无违而已哉!”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岂但江曾决,还思雾一披。”《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道:‘姐姐喜的是吟诗作赋,岂但通文墨而已。’” 曹靖华 《飞花集·洱海一枝春》:“岂但茶花而已,杜鹃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 ——《漢語大詞典》
趣 qù/cù《國語辭典》
趣 [ qù ]
名- 兴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行动或意志的倾向。如:「志趣」。
-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有兴味的。如:「趣事」、「趣闻」。
- 行动归向。《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趋」。
趣 [ cù ]
动- 催促。《礼记·月令》:「趣民收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通「促」。
- 立刻、赶快。《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名-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 連同。如:「和衣而眠」。
-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動-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形-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連- 之語音。
和 [ hú ]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動-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儿嬉(兒嬉)ér xī
犹儿戏。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宋 陆游 《自咏》:“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正月晦送穷故事》:“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