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寒心 hán xīn
(1).戒惧,担心。《逸周书·史记》:“刑始於亲,远者寒心。”《新唐书·王琚传》:“今天下已定, 太平 专思立功,左右大臣多为其用,天子以元妹,能忍其过,臣窃为殿下寒心。”
(2).战栗,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李善 注:“寒心,谓战慄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鴟叫,竖毛寒心。”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突然,隔院传来一声令人寒心的惨叫。”
(3).伤心或失望痛心。《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 人加敝邑以乱, 齐 因其病,取 讙 与 阐 ,寡君是以寒心。”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嗟乎, 伍员 所以怀忠而漂尸;悲夫, 白起 所以秉义而刎颈也。盖彻鉴所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塞外岂中论,寒心不忍闻。”《红楼梦》第五五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我们老大公母俩,还有老二媳妇,就都在那儿入了土。我到今儿个,想起来还寒心呀!” ——《漢語大詞典》
(2).战栗,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李善 注:“寒心,谓战慄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夜色迷闷,误入涧谷,狼奔鴟叫,竖毛寒心。”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突然,隔院传来一声令人寒心的惨叫。”
(3).伤心或失望痛心。《左传·哀公十五年》:“ 吴 人加敝邑以乱, 齐 因其病,取 讙 与 阐 ,寡君是以寒心。”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嗟乎, 伍员 所以怀忠而漂尸;悲夫, 白起 所以秉义而刎颈也。盖彻鉴所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敦煌变文集·孟姜女变文》:“塞外岂中论,寒心不忍闻。”《红楼梦》第五五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我们老大公母俩,还有老二媳妇,就都在那儿入了土。我到今儿个,想起来还寒心呀!” ——《漢語大詞典》
仰屋 yǎng wū
卧而仰望屋梁。(1)形容无计可施。《后汉书·寒朗传》:“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苏仙》:“偶缺晨炊,仰屋无计。” 谭嗣同 《仁学》二二:“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2)卧而仰望屋梁。《梁书·南平王伟传》:“ 恭 每从容谓人曰:‘下官歷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后因以“仰屋”形容苦思冥想的样子。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於覆车之愧。” ——《漢語大詞典》
窃 ( 竊 ) qiè
窃 [ qiè ]
- 偷盗:偷~。~取。
-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位。~夺。
- 私自,暗中:~笑。~听。
- 谦辞,指自己:~谓。~以为可行。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 吟咏:咏~。一唱三~。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志士 zhì shì
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 唐 雍裕之 《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 丁西林 《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如今 rú jīn
现在。《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唐 杜甫 《泛江》诗:“故国流清 渭 ,如今花正多。”《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漢語大詞典》
刀斫
西京杂记广川王去疾掘魏襄王冢初至一户无扃冢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剑复入一户石扉有关钥叩开见棺柩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烧锯截之乃漆杂兕革为棺厚数寸累积十馀重力不能开乃止 ——《骈字类编》
案 àn《國語辭典》
案 [ àn ]
名- 古代盛饭食的短足木盘。《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长方形的桌子。如:「桌案」、「伏案疾书」。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 牵涉到法律或政治的事件。如:「犯案」、「命案」、「投案」、「破案」、「五三惨案」。
- 与公务相关的文书、成例或狱讼判定的结论。如:「档案」、「串供翻案」。《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今之文簿,恒虑覆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
- 提议或计划之类的文件。如:「提案」、「草案」、「腹案」、「方案」、「议案」。
- 文章中,作者所加的说明或判断。如:「案语」。同「按 」。
- 向下压。《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通「按」。
- 考查、察办。《战国策·赵策二》:「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通「按」。
- 依据、依照。《荀子·不苟》:「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通「按」。
- 乃、于是。《荀子·荣辱》:「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战国策·赵策一》:「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