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石榴花蹙宫罗样,荔子枝翻蜀锦红。

吴儆宋代〕《赠吴令君

绿槐庭院锁薰风,双双乳燕穿帘栊。
石榴花蹙宫罗样,荔子枝翻蜀锦红。
海山秀色藏日色,衮作英豪仪上国。
鹏翼澜翻徙北溟,龙媒夭矫东西极。
高踪逸韵不容攀,家声世德以蝉联。
吏能精锐龚黄上,人物风流晋宋间。
海宁岩邑千山底,牛刀割鸡聊尔耳。
卷入河阳满县花,风行郑国垂街李。
往岁如今杅桐空,今年衣褐足虞冬。
往岁如今新陈腐,今年麰麦盈千钟。
田家宴喜歌时丰,咸知阴相有神功。
炰羔击豕趋城乐,金璧楼台烟霭中。
瞻彼南山遥举酒,插花起舞为君寿。
神人欢乐何其多,令君福禄如山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石榴宫罗荔子蜀锦

石榴 shí liú
亦作“ 石留 ”。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 鄴下 ,亦当非彼所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 中 东州 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詔 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絶於 洛中 。” 宋 苏舜钦 《夏意》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清 陈维嵩 《浣溪沙·咏桔》词:“髣髴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粧,石榴裂齿也寻常。”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石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漢語大詞典》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蹙 cù《國語辭典》

蹙 [ cù ]

  1. 逼迫、逼近。《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夫角之末,蹙于脑而休于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2. 缩减。《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
  3. 聚拢。《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4. 踩踏。宋·苏轼〈申王画马图〉诗:「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通「蹴」。
  5. 踢。《礼记·曲礼上》:「以足蹙路驺,有诛。」通「蹴」。
  1. 恭敬的样子。《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
宫罗(宫羅)gōng luó
一种质地较薄的丝织品。 元 袁桷 《次韵继学竹枝宛转词》:“宫罗叠雪捻金龙,郎去香奩手自封。”  ——《漢語大詞典》
样 ( 樣 ) yàng
样 [ yàng ]
  1. 形状:~子。模~。图~。同~。装模作~。
  2. 种类:花~。各种各~。
  3. 做标准的东西:~板。~本。~品。榜~。
荔子 lì zǐ
荔枝树的果实。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又致酒麵、海物、荔子等。僕岂以口腹之故千里劳人哉!” 清 金农 《咏频婆果》之二:“翻恨 炎州 鲜荔子,秪目风露不同生。”  ——《漢語大詞典》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1.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3. 越过。如:「翻山越岭」。
  4.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5.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6.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1.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蜀锦(蜀錦)shǔ jǐn
(1).原指 四川 生产的彩锦。后亦为织法似 蜀 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多用染色熟丝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 三国 魏 曹丕 《与群臣论蜀锦书》:“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比,适可讶,而 鲜卑 尚復不喜也。” 唐 杜甫 《白丝行》:“繰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宋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词:“偶学 念奴 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八折:“慵描眉翠,闻説因由梳掠迟。轻笼蜀锦把头低,偷揭香帘认是谁。”《西游记》第十八回:“那老者戴一顶乌綾巾,穿一领葱白蜀锦衣……出来笑语相迎。” 郭沫若 《瓶》诗之一:“啊,我怎么总把她记不分明!她那蜀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碧绿的绒线鞋儿上着耳根,这些都还在我如镜的脑中驰骋。”参阅 元 费著 《蜀锦谱》
(2).比喻华丽的文采。 唐 罗隐 《江都》诗:“歌听丽句 秦 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蜀锦载胡车。”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故或隻语生香, 江 花独灿;亦有数章迭綺,蜀锦纷披。”
(3).海棠的别称。 宋 王十朋 《蜀锦亭》诗“犹餘蜀中锦,爱惜比甘棠”自注:“蜀锦,海棠也。” 清 陈维嵩 《满庭芳·咏西府海棠》词:“豪华甚,千堆蜀锦,那用 杜陵 诗。”  ——《漢語大詞典》
红 ( 紅 ) hóng/gōng
红 [ hóng ]
  1.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3.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红 [ gōng ]
     ◎ 古同“”,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