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古来醉梦人,亡羊孰先后。

吴儆宋代〕《寄题郑集之醉梦斋

利欲醺人心,浓如饮醇酎。
沉湎死不休,宁论千百久。
岂知糟邱中,醒狂亦时有。
天地育万汇,亦各赋匹偶。
人情岂相远,好恶随妍丑。
集之年方壮,濯濯春月柳。
性独与人殊,无妇奉箕箒。
丈室夸醉梦,作诗诏朋友。
古来醉梦人,亡羊孰先后。
寒儒醉糟粕,酸涩宁可口。
庄生梦蝴蝶,幻境徒纷纠。
富贵得志士,列屋罗螓首。
象床粲锦幄,疎绮深朱牖。
酣寝唤不醒,鼻息春雷吼。
梅花霜雪姿,纸帐蔬荀臭。
问君有何好,甘作老鳏叟。
穷状徒累累,鸯债长负负。
犹如荷旃人,难论纯绵厚。
但问雪煎茶,何如羊羔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古来醉梦亡羊先后

古来(古來)gǔ lái
自古以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 王翰 《凉州词》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金塘 玉环 诸山膏腴几万顷,皆是古来居民置乡之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  ——《漢語大詞典》
醉梦(醉夢)zuì mèng
亦作“ 醉夣 ”。 谓人糊里糊涂如醉如梦。 唐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宋 苏轼 《次韵胡完夫》:“相从杯酒形骸小,笑説平生醉梦间。” 元 卢挚 《蟾宫曲·橙杯》:“酒入诗肠,醉夣醒来,齿颊犹香。”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名臣宿将,先后骑箕,而醉梦白面之徒,相继任封疆而持节鉞。”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亡羊 wáng yáng
(1).《庄子·骈拇》:“臧与穀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穀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於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 庄子 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亡羊等残生,朽筴何足挟。”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穀。” 廖仲恺 《有感》诗:“扣马 夷 齐 思止暴,亡羊臧穀共伤时。”
(2).《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心都子 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因以“亡羊”喻步入歧途而一无成就。 清 魏源 《客怀八首柬龚定盦舍人》之四:“中道牵小术,歧路多亡羊。”
(3).比喻丧失某种事物。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亡羊往事嗟何补,歷鹿孤踪感易生。” 梁启超 《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国会之召集,期限有定,闭会中凟职之举,俟下次开会而始图匡正,势已等於亡羊,而貽国家以不可復之损失者抑既多矣。”参见“ 亡羊补牢 ”。  ——《漢語大詞典》
孰 shú《國語辭典》

孰 [ shú ]

  1. 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清·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1. 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2. 何、什麼。《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先后(先後)xiān hòu
(1).辅导;辅助。《书·梓材》:“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 孔 传:“先后,谓教训。”《诗·大雅·緜》:“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毛 传:“相道前后曰先后。”《周礼·秋官·士师》:“以五戒先后刑罚。” 孙诒让 正义:“谓豫教导之,使民知避罪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暉;智略谋虑,朝之渊藪……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 李贤 注:“先后,相导也。”
(2).前后。《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车骑靁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五·秦汉书多同》:“ 荀子 《劝学》篇与 大戴 之《劝学》,前面俱同,或句有先后,字有多寡。”
(3).妯娌。《史记·孝武本纪》:“ 神君 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司马贞 索隐:“即今妯娌也。”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高夫人 说:‘ 捷轩 ,你是大将,需要以身作则。把两位先后送到老营来,舍得么?’”
(4).犹言晋升和贬谪。《后汉书·皇甫规传》:“臣在 关西 ,窃听风声,未闻国家有所先后,而威福之来,咸归权倖。” 李贤 注:“先后谓进退也。言国家不妄有褒贬进退,而权倖之徒反为祸福也。”
(5).高下,优劣。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1).先世君王。《书·盘庚中》:“我先后绥乃祖乃父。” 孔 传:“言我先王安汝父祖之忠。”《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 注:“先后,即先君也。” 晋 刘琨 《劝进表》:“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
(2).已去世的母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王曰:‘先后其谓我何?’” 杨伯峻 注:“先后,其母 惠后 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