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迥出千林表,真成百卉魁。

姜特立宋代〕《刘晁之家园六咏·梅涧

胜事人间少,芳堤尽种梅。
横枝出疏影,蠹卉长苍苔。
潇洒依湍濑,飘零落酒杯。
戏鱼时跃去,冻蝶忽飞来。
宛似孤山见,还如庾岭开。
只将松作友,更与竹为媒。
迥出千林表,真成百卉魁。
羞争桃李艳,自是栋梁材。
止渴将军智,调羹上相才。
风光无着处,吟思发春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迥出千林真成百卉

迥出 jiǒng chū
亦作“逈出”。
(1).高耸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诗:“ 巫山 高不穷,逈出 荆门 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众见飞桥逈出,崩腾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 岷 峨 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子阳 诗奇句清拔, 谢朓 常嗟颂之。 洪 虽无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词音清亮,逈出一时,儕辈翕然推服。”
(3).高出;超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刘长卿 体物情深,工於铸意,其胜处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陈鳣 《对策》卷五:“今观 蕡 ( 唐 刘蕡 )策,力攻藩镇之强,痛斥阉寺之祸,劲气直节,凛凛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漢語大詞典》
千林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宋 陆游 海棠 千林誇盛丽,一枝赏纤柔。  ——《骈字类编》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1.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2.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3.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4.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5.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6.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7.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8.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9.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10.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11.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12.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13. 姓。如明代有表貢。
  1.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2.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3.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4.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5.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6.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7.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真成 zhēn chéng
(1).真是;实是。 唐 李白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诗:“ 卫青 谩作大将军, 白起 真成一竪子。” 唐 张鷟 《游仙窟》:“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2).真个;的确。 南朝 梁简文帝 《和人以妾换马》诗:“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儿。”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宋 陆游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过若耶溪至云门山中》诗:“山中看雪醉骑驴,清赏真成十载无。”  ——《漢語大詞典》
百卉 bǎi huì
百草。后亦指百花。《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汉 张衡 《西京赋》:“冰霜惨烈,百卉具零。” 唐 罗隐 《春居》诗:“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生朝》词:“花王独占春风远。看百卉、芳菲遍。” 清 张潮 《花鸟春秋》:“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干,与百卉争先,遂夺其魁。”  ——《漢語大詞典》
魁 kuí《國語辭典》

魁 [ kuí ]

  1. 汤勺,舀汤的器具。《说文解字·斗部》:「魁,羹斗也。」晋·郭璞〈易洞林〉:「太子洗马荀子骥家中以龙铜魁作食欻鸣。」
  2. 为首、带头的人。如:「文魁」、「花魁」、「罪魁祸首」。《汉书·卷六二·游侠传·序》:「及王莽时,诸公之间陈遵为雄,闾里之侠原涉为魁。」清·魏禧〈大铁椎传〉:「众魁请长其群,吾又不许,是以雠我。」
  3. 明代科举分五经取士,每一经的首选人称为「经魁」,五位经魁简称为「五魁」,后称考试或比赛得到第一名为「夺魁」。
  4.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旧说是主文运的神。《老残游记·第一二回》:「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边,上面杓在上,魁在下。」
  5. 姓。如明代有魁伦。
  1. 高大强壮。如:「魁伟」、「魁岸」、「魁梧」。唐·柳宗元〈牛赋〉:「牛之为物,魁形巨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