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弹 ( 彈 ) dàn/tán
弹 [ dàn ]
-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屋山 wū shān
(1).屋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瞰,浑舍惊怕走折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
(2).泛指屋顶。 宋 范成大 《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 杜陵茅 ,门径慵芟 仲蔚 蒿。”
(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屋顶。 宋 范成大 《中秋无月复次韵》:“屋山从捲 杜陵茅 ,门径慵芟 仲蔚 蒿。”
(3).指紧靠屋脊左右两侧的山墙。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顷时有数道人来丐食,拒而不与,乃题诗屋山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夜大风雨,有雷火自屋山穿过,如电光一掣然,墙栋皆摇。”原注:“近房脊之墙谓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