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 责备:数~。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嵇 jī《國語辭典》
嵇 [ jī ]
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嵇康。
康 kāng《國語辭典》
康 [ kāng ]
形- 平安、安定。如:「安康」、「康樂」。《書經·益稷》:「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豐足、富裕。如:「小康」、「康年」。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杭土麗且康,蘇民富而庶。」
- 身體強健。如:「健康」、「康強」。《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
- 通達、平坦。《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大陸地區西康省的簡稱。
- 姓。如元代有康進之,清代有康有為。
七不堪 qī bù kān
三国 魏 嵇康 不满当时执政的 司马师 司马昭 等。 司马 集团的 山涛 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宋 范成大 《公退书怀》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 明 唐顺之 《复官后报京师友人》诗:“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 清 赵翼 《遣兴》诗:“四宜休敢称高士,七不堪难起病夫。” ——《漢語大詞典》
上教
宋书乐志上教如风下应如卉唐梁武帝断酒肉文若以不杀祈愿辄得上教 明皇鹡鸰颂上之所教下之所效下又云笈七签见上境 ——《骈字类编》
持节(持節)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是日令 冯唐 持节赦 魏尚 ,復以为 云中 守。”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予亦奉命持节护 张侯军 。”
(2).官名。 魏 晋 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 唐 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詔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 林邑王 。”参阅《宋书·百官志上》、《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3).保持节操。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推是以往,则其他日必能持节秉义,不为諛説骫行以负天下,岂独以文章占之哉!” ——《漢語大詞典》
(2).官名。 魏 晋 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 唐 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詔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 林邑王 。”参阅《宋书·百官志上》、《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3).保持节操。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推是以往,则其他日必能持节秉义,不为諛説骫行以负天下,岂独以文章占之哉!”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