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交友 jiāo yǒu
(1).朋友。《商君书·禁使》:“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隋书·元亨传》:“ 亨 年十二, 魏恭帝 在储宫,引为交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 黄公銖 ,字 子厚 , 富沙 浦城 人,与 朱文公 为交友。”
(2).结交朋友。《礼记·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后汉书·仲长统传》:“年二十餘,游学 青 、 徐 、 并 、 冀 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交友不能信者,事君必不忠。” ——《漢語大詞典》
(2).结交朋友。《礼记·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后汉书·仲长统传》:“年二十餘,游学 青 、 徐 、 并 、 冀 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交友不能信者,事君必不忠。”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名士 míng shì
(1).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郑玄 注:“名士,不仕者。” 孔颖达 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絶,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晋书·刘颂传》:“今阎閭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2).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闕下諫书谁第一? 济南 名士旧无双。”
(3).泛指知名人士。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大,平日交结的都是名士与贵人。”
(4).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红楼梦》第四九回:“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参见“ 名士风流 ”。
(5).指刑名之士。《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 ,而 齐 用 王子 ,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 ——《漢語大詞典》
(2).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闕下諫书谁第一? 济南 名士旧无双。”
(3).泛指知名人士。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大,平日交结的都是名士与贵人。”
(4).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红楼梦》第四九回:“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参见“ 名士风流 ”。
(5).指刑名之士。《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 ,而 齐 用 王子 ,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 ——《漢語大詞典》
仪曹(儀曹)yí cáo
(1).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2). 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
(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高公轩 者, 宣仁 之疎族也。 政和 末,为 沧州 仪曹。” ——《漢語大詞典》
(2). 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
(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高公轩 者, 宣仁 之疎族也。 政和 末,为 沧州 仪曹。” ——《漢語大詞典》
礼意(禮意)lǐ yì
(1).礼经的意义。《庄子·大宗师》:“ 子贡 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哭,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一:“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自注:“ 子立 能诗,而有礼学。”
(2).恭谨接待,表示敬意。《汉书·雋不疑传》:“ 胜之 知 不疑 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后汉书·班超传》:“ 鄯善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疎懈, 超 谓其官属曰:‘寧觉 广 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州吁 见 陈侯 礼意殷勤,不胜之喜。” ——《漢語大詞典》
(2).恭谨接待,表示敬意。《汉书·雋不疑传》:“ 胜之 知 不疑 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后汉书·班超传》:“ 鄯善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疎懈, 超 谓其官属曰:‘寧觉 广 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州吁 见 陈侯 礼意殷勤,不胜之喜。” ——《漢語大詞典》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