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王恺谩夸紫步障,石崇安得青珊瑚。

楼钥宋代〕《蕉庵杂言

环植峦蕉数十株,幻成方丈一屠苏。
几重青苍两边合,四壁穿空一物无。
早凉日薄坐其下,爽气肃飒风来徐。
此为天下易生物,不多岁月真可庐。
王恺谩夸紫步障,石崇安得青珊瑚。
寓居得地不亩许,好事便可传规模。
顾余老矣岂久处,后来得此自足娱。
若谓霜雪成摧枯,环台瑶室今何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谩夸步障石崇珊瑚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恺 ( 愷 ) kǎi
恺 [ kǎi ]
     ◎ 快乐,和乐:~悌(和颜悦色,易于接近)。
谩夸(謾誇)màn kuā
(1).空自夸赞。谩,通“ 漫 ”。 唐 戴叔伦 《塞上曲》之一:“ 汉祖 谩夸 娄敬 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宋 杨万里 《上巳日周丞相少保来访敝庐留诗为赠》:“却慙下客非 摩詰 ,无画无诗只谩夸。”
(2).虚夸。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况太守辟疆馆记伪刻辨正》:“﹝《行祠记》﹞及叙重兴后事,但云‘庭既閎豁,破完腐坚’,未闻有‘青葱蓊靄,竹木明瑟’之致。即使后越二载,可以增置房屋,然 况公 再视府事时,恐未必有此萧閒情致,此谩夸胜境之一证。”  ——《漢語大詞典》
紫 zǐ《國語辭典》

紫 [ zǐ ]

  1. 红、蓝合成的颜色。《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2. 姓。如宋代有紫景望。
步障 bù zhàng
亦作“ 步鄣 ”。 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华灯步障舒光,晈若日出扶桑。”障,一本作“ 帐 ”。《晋书·石崇传》:“﹝ 崇 ﹞举贵戚 王愷 、 羊琇 之徒,以奢靡相尚…… 愷 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 崇 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 谢道韞 ﹞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 献之 前议,客不能屈。”《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塲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鄣,皆袷以緑红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壁》:“天下万物,以少为贵,步障非不佳,所贵在偶尔一见。”  ——《漢語大詞典》
石崇
明一统志石崇观在建昌府南城县西五里唐建宋改冲虚后复今额  ——《骈字类编》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青 qīng《國語辭典》

青 [ qīng ]

  1. 颜色:➊ ​ 绿色。唐·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➋ ​ 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➌ ​ 黑色。如:「玄青」。
  2. 绿色的草木、山脉。如:「踏青」、「万年青」、「青黄不接」。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 竹皮。如:「汗青」。
  4. 大陆地区青海省的简称。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绿色的。如:「青山绿水」、「山青水秀」。
  2. 蓝色的。如:「青天白日」。
  3. 黑色的。如:「青布」、「青衣」。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年轻的。如:「青年」、「青春」。

青 [ jīng ]

  1. 参见「青青」(二)​条。
珊瑚 shān hú
(1).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艳美观,可做装饰品。 汉 班固 《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日则曲而硬,变红色者为上, 汉 赵佗 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玕,俱可作珠。 许慎 《説文》云:‘珊瑚色赤,或生於海,或生於山。’据此説,则生於海者为珊瑚,生於山者为琅玕,尤可徵矣。”
(2).指珊瑚珠。《清史稿·舆服志二》:“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宜。”参见“ 珊瑚珠 ”。
(3).喻俊才。 清 汪懋麟 《沁园春·赠次功》词:“羡珊瑚照耀,词源似海,珠璣错落,笔阵如流。”《镜花缘》第四二回:“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出宫中;玉尺量才,女 相如 岂遗苑外?”
(4).鸟名。又名山呼、山胡。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卷四五:“山胡,一名山呼,一名珊瑚,出 岭 南,巧声之鸟。”参见“ 山胡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