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舆台珥貂蝉,政柄归奄竖。

王士祯清代〕《寄青浦丞李青立

麟趾异凡蹄,凤毛异凡羽。君为南阳孙,豁达类其祖。

请从复辟论,即事感今古。神龙奋幽蛰,天星落如雨。

仓皇夺门功,造次成肺腑。舆台珥貂蝉,政柄归奄竖。

陈请滥恩泽,带刀依负斧。晋文定王室,请隧不见许。

吁嗟彼何人,凭藉乱狐鼠。爰立当危疑,踪迹等羁旅。

当时武功伯,唇齿终龃龉。公实仗忠信,臲卼成心膂。

呜呼三杨后,伯仲见伊吕。天地郁风云,将相如龙虎。

爱君清门后,克秉高曾矩。低眉百寮底,手版趋公府。

青袍映春草,远向春申浦。妇有林下风,乐事笑眉妩。

诗寄雁南飞,因风堕洲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舆台珥貂政柄奄竖

舆台(輿臺)yú tái
亦作“ 舆儓 ”。
(1).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泛指操贱役者,奴仆。《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賚皇僚,逮舆臺。” 张铣 注:“舆臺,贱职。”《文选·张协〈七命〉》:“樵夫耻危冠之饰,舆臺笑短后之服。” 李周翰 注:“舆臺,贱人。”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越 罗与 楚 练,照耀舆臺躯。” 明 陈子龙 《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赤墀侍臣惭戴履,偷生苟活同舆儓。”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舆儓虽贱,同祖 轩辕 ,皇皇神胄,本原非诬。”
(2).比喻为之服务的工具。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后世以传为经,以记为经,以羣书为经,以子为经,犹以为未快意,则以经之舆儓为经,《尔雅》是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众意表现为法律,吾即受其束缚,虽曰为我之舆臺,顾同是舆臺耳。”  ——《漢語大詞典》
珥貂 ěr diāo
(1).插戴貂尾。 汉 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梁书·朱异传》:“歷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唐 白居易 《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可使珥貂,立吾左右。从容侍从,以备顾问。” 明 王洪 《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之五:“珥貂黄阁老,挥翰玉堂人。”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二:“触豸岂无柱下史,珥貂曾列侍中筵。”
(2).指贵官显宦。 晋 戴安公 《释疑论》:“ 比干 忠正,毙不旋踵; 张汤 酷吏,七世珥貂。” 唐 韩愈 《陪杜侍郎游湘西寺》诗:“珥貂潘维番,政作类分 陕 。” 明 何景明 《雷黄明凯旋图歌》:“封侯拜将珥貂列,白金緋衣照云月。”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  ——《漢語大詞典》
蝉 ( 蟬 ) chán
蝉 [ chán ]
  1.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
  2.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
政柄 zhèng bǐng
犹政权。《左传·昭公七年》:“ 郑 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明史·刘奋庸传》:“臣愿陛下躬揽大权,凡庶府建白,阁臣拟旨,特留清览,时出独断,则臣下莫能测其机,而政柄不致旁落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图籍,操政柄者,岂犹是 白 项 之胤胄乎?”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奄竖(奄豎)yǎn shù
(1).宦官的鄙称。《新唐书·韩全义传》:“时军无帅统,惟以奄竖监之,遂败于 小溵 。”
(2).指小宦官。《明史·外国传四·琉球》:“明年, 中山 亦遣寨官子六人入国学,并献奄竖数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