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卑梁争桑起吴衅,阴陵失道除汉雠。

楼钥宋代〕《送姜子谦寄钟离

濠梁自古扬州域,禹娶涂山城尚留。
钟离虽尝作楚县,子男之国书春秋。
卑梁争桑起吴衅,阴陵失道除汉雠。
嬴秦属之九江郡,典午置郡任愈优。
萧梁尤重北徐镇,高齐又为西楚州。
贞观割淮疆理失,元和加水号名修。
阳冰篆虎书户册,奇画于今照谯楼。
浮山筑堰谁与谋,漫引童谣为激沟。
役工沈铁不胜计,欲灌寿阳为废丘。
雾昏三日水怪出,一决空贻千古羞。
上格下格果何在,西濠东濠犹并流。
守边在人不在险,险阻如故事不侔。
元魏拥兵数十万,义之坚守窜其酋。
向来横涧一失据,凛凛重贻宵旰忧。
刺史旧带两城使,涡口两城今在不。
君侯妙年笔为投,名位讵肯卑微休。
世科高挹更膴仕,哦松壮志未足酬。
欲效金城上方略,宦游直到穷边头。
三光五岳气犹分,故疆慨想何时收。
邑事不足烦大手,往访古今资远猷。
老我无用重多病,为君相与数觥筹。
棋社冷落故人少,况复临风送行舟。
看君径赴功名会,努力自取公与侯。
又闻鱼台在近境,谁知鱼乐如庄周。
烽沈柝静若多暇,从容何惜观游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卑梁争桑阴陵失道

卑梁 bēi liáng
古地名, 春秋 时 吴 的边邑,与 楚 边邑 钟离 相接。二邑有处女争桑, 卑梁 人伤 钟离 之处女,因而引起争端,导致 吴 楚 发生战争。事见《史记·楚世家》《吕氏春秋·察微》《史记·吴太伯世家》亦记此事,谓 卑梁 为 楚 邑。后谓因小事而引起大的冲突为“卑梁之衅”。  ——《漢語大詞典》
争桑 zhēng sāng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 楚 边邑 卑梁氏 之处女与 吴 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 吴 之边邑。 吴王 怒,故遂伐 楚 ,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 黄人 《〈清文汇〉序》:“ 道 咸 两朝,争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儿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争,不礼让。 宋 陆游 《书喜》诗之二:“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1. 「吳 」的異體字。
衅 ( 釁 ) xìn
衅 [ xìn ]
  1. 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钟。~鼓。
  2. 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隙。~端(争端)。挑~。寻~。
  3. 以香熏身:~浴。
阴陵(陰陵)yīn líng
春秋 楚 邑。为 项羽 兵败后迷失道处。 汉 时置县。故城在今 安徽 定远 西北。《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至 阴陵 ,迷失道。”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之二》:“ 阴陵 朝北附, 蟠木 引东臣。” 宋 无名氏 《念奴娇·题项羽庙》词:“ 垓下 兵稀, 阴陵 道狭,月暗云如垒。”  ——《漢語大詞典》
失道 shī dào
(1).失去准则;违背道义。《易·观》:“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旧唐书·杜让能传》:“朕之失道,再致播迁。” 明 何景明 《垓下行》:“古来失道众所弃,父老虽怜将奈何。”
(2).迷失道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文公 出亡, 箕郑 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 唐 杜甫 《送人从军》诗:“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韉。”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一:“﹝ 山田良政 ﹞参与 三洲田 之役,以失道遇害。”  ——《漢語大詞典》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1.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2.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3.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4.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5.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1.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2.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1.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 天河:银~。云~。气冲霄~。
  3. 成年男人:~子。老~。
  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7. 姓。
雠 ( 讎 ) chóu
雠 [ chóu ]
  1. 校对文字:校~。~校。~定(校对并加以考证)。
  2. 同“仇”。
  3. 同等:“史高与金安上……皆~有功”。
  4. 售,给价。
  5. 应对:~问(辩驳问难)。
  6. 同“酬”,酬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