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况公五绝追鼻祖,隶古真有两汉风。

楼钥宋代〕《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我来丹丘乘贰车,送客往往万里余。
盛山使君别寖久,汉中郡丞新寄书。
公指四明喜邻境,典午何知成画饼。
扬旌忽作梓潼行,去路六千抑何迥。
余杭名家多俊奇,君於辈行尤白眉。
雍容晋韶足夷旷,百家到手无停披。
向来郎曹天咫尺,引身闽山接商舶。
贾胡叹仰清节高,雾中亲见越王石。
此行叱驭不作难,手遮西日又长安。
长安日近公应住,未放使星临蜀山。
不然一行亦不恶,潼川应如锦城乐。
邓侯功名凛如在,拾遗风采今犹昨。
流马木牛诸葛公,飞輓正欲修前功。
蜀民险远日凋瘵,摩抚要令畿甸同。
况公五绝追鼻祖,隶古真有两汉风。
归来富贵固未晚,为传此学川西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五绝鼻祖隶古两汉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五绝(五絶)wǔ jué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 南朝 宋 杜道鞠 弹棊, 范悦 诗, 褚欣远 模书, 禇胤 围棊和 徐道度 医术。 宋文帝 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 唐 秘书省内落星石, 薛稷 画鹤, 贺知章 草书, 郎馀令 画凤, 韩公武 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郎餘令》。(3)指 唐 虞世南 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唐太宗 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 五言絶句 ”。  ——《漢語大詞典》
追 zhuī/duī《國語辭典》

追 [ zhuī ]

  1. 跟在后面或由后面赶上去。如:「追随」、「追赶」、「急起直追」。
  2. 事后补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 寻求、索还。如:「追赃」、「追债」。
  4. 恋爱求偶。如:「他追张小姐追了三年,终于得偿夙愿,结为连理。」
  1. 回溯己往。如:「追悼」、「追忆」、「追念」。

追 [ duī ]

  1. 钟纽。《孟子·尽心下》:「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汉·赵岐·注:「追,钟钮也。钮磨啮处深矣。蠡,欲绝之貌也。」
  1. 雕、雕琢。《诗经·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汉·郑玄·注:「追,犹治也。」
鼻祖 bí zǔ
(1).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汉书·扬雄传上》:“有 周氏 之嬋嫣兮,或鼻祖於 汾 隅。” 颜师古 注:“ 雄 自言系出 周氏 而食采於 扬 ,故云始祖於 汾 隅也。” 金 元好问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 瀨乡 留耳孙, 闕里 传鼻祖。” 清 秋瑾 《黄帝纪元大事表》:“ 黄帝 者, 汉 族之鼻祖也。”
(2).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国造纸法》:“人莫不以 蔡伦 为造纸之鼻祖矣!”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故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不能不推 马克思 。”
(3).比喻最早出现的某一事物。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五言在 汉 ,遂为鼻祖。”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梦华琐簿》:“庚戌 高宗 八旬万寿,入都祝釐,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漢語大詞典》
隶古(隸古)lì gǔ
谓以隶书考校写定古篆文。《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 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陆德明 释文:“谓用隶书写古文。” 孔颖达 疏:“言隶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存古为可慕,以隶为可识,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 安国 变隶古,后人不復见古文,时於《史记》见之。”一说,指隶书与科斗古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孔安国 《尚书序》言:‘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隶为隶书,古为科斗。盖前一简作科斗,后一简作隶书,释之以便读诵。近有善隶者,輒自谓所书为隶古,可笑也。”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两汉(兩漢)liǎng hàn
西汉 和 东汉 的合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两汉 京兆 河南 尹,及执金吾司隶校尉,皆使人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陆游 《独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诗:“气钟 太华 中条 秀,文在先 秦 两 汉 间。”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两 汉 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説尚未起也。”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