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山深凄薤露,愁忆醉歌声。

楼钥宋代〕《赵路铃挽词

诸父论交久,忘年许与盟。
登山陪蹑屐,泛月共飞觥。
来往开三径,安闲羡一生。
山深凄薤露,愁忆醉歌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山深薤露歌声

山深
唐 张说 岳州夜坐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唐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唐 刘长卿 感怀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唐 钱起 药堂秋暮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宋 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宋 张耒 将别普济二首 其二 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
宋 陆游 新夏感事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元 刘因 夜雨 山深六月有秋意,夜静满城惟雨声。
明 郭完 山中即事 山深黄耳远,日落画眉啼。
元 贡奎 久留翰院思归 白云满地山深处,红日当檐雪霁时。  ——《骈字类编》
凄 qī
凄 [ qī ]
  1. 寒冷:风雨~~。~风苦雨。~清。~寒。
  2. 悲伤:~惨。~恻。~楚。~怆。~然。~切。~怨。~厉。~咽。~婉。
  3. 冷落静寂:~凉。~寂。~艳。
薤露 xiè lù
(1).乐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亚子 《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诗:“ 九峰 三泖 魂归未?怕听人间《薤露》歌。”
(2).薤叶上的露水。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歌声(歌聲)gē shēng
歌唱之声。《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唐 王昌龄 《少年行》:“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十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男女﹞婚之日,歌声振於林木矣。”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