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同年紫陌再寻春,力主斯盟赖尹京。

楼钥宋代〕《湖上次袁起岩安抚韵

同年紫陌再寻春,力主斯盟赖尹京。
山外斜阳湖外雪,夜来阴霭晓来晴。
平波滟滟新添绿,冻木欣欣欲向荣。
此日此身清洁甚,软红何苦太忙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同年紫陌寻春力主尹京

同年 tóng nián
(1).年龄相同。《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党 ﹞与 肃宗 同年,尤相亲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悦 与 简文 同年,而髮蚤白。” 巴金 《家》二:“ 琴 和 觉民 同年,只是比他小几个月,所以叫他做表哥。”
(2).同一年。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 漳 滨与 蒿里 ,逝水竟同年。” 杨伦 笺注:“言生病死葬,皆在是年也。”《三国演义》第一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3).“同年而语”的略语。《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 赵知礼 蔡景歷 属 陈武 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 宋 齐 之初 傅亮 王俭 之职。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务济时,盖其遇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加以二传(《公羊传》《穀梁传》)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诸 左 氏,不可同年。”
(4).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 唐 代同榜进士称“同年”, 明 清 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 清 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 同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俱捷谓之同年。” 元 萨都剌 《送郑天趣进柑入京》诗:“同年若问儂消息,为説愁来奈病何。”《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同榜之士,谓之同年。”《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 宋次安 还是我乡榜同年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同年》:“余庚午乡举, 宛平 黄叔琳 开府係前庚午举人,曾为先后同年之会;大学士 史铁崖 并及见先后进士同年,真为盛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乾隆 己未, 赵秋谷 与新贵遥认同年, 沈归愚 诗云:‘后先己未亦同年。’”
(5).古 安南 苗民互称。参见“ 同年嫂 ”。
(6). 浙江 江山 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 桐严 ( 桐庐 、 严州 )人, 桐严 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 同年妹 ”、“ 同年嫂 ”。  ——《漢語大詞典》
紫陌 zǐ mò
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汉 王粲 《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竝征。”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之二:“緑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漢語大詞典》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1.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2.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3.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4.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5.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寻春(尋春)xún chūn
游赏春景。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广陵怀古》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  ——《漢語大詞典》
力主 lì zhǔ
极力主张。例如:力主和谈。  ——《漢語大詞典》
斯 sī《國語辭典》

斯 [ sī ]

  1. 劈裂、析分。《说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
  2. 距离。《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1. 此、这个、这里。用于文言文。如:「生于斯,长于斯。」、「斯人」、「以至于斯」。
  1. 则、就。用于文言文。《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经》:「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
  1. 之、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1. 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2.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呵」、「啊」。《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3. 是。用于倒装句。《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1. 尽、都。《书经·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1.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斯从。
盟 méng《國語辭典》

盟 [ méng ]

  1. 立约起誓。《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将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请君无勤。」《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1. 誓约。如:「海誓山盟」。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 文体名。古代的约誓之词。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盟〉:「按《礼记》:『莅物曰 盟。』刘勰云:『盟者,明也,祝告于神明者也。』亦称曰誓,谓约信之词也。」
  3. 蒙古、青海等地合数个部落或旗而成的行政区域。如:「昭乌达盟」。
  1. 有信约关系的。如:「同盟国」、「盟军」。

盟 [ mèng ]

  1. 参见「盟津 」条。
赖 ( 賴 ) lài
赖 [ lài ]
  1. 倚靠,仗恃:依~。仰~。百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2. 留在某处不肯走开:~着不走。
  3. 不承认:抵~。~账。~婚。
  4. 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子。无~。
  5. 诬,怪罪:诬~。
  6. 不好,劣:好~。
  7. 姓。
尹京 yǐn jīng
(1).治理京畿。《汉书·叙传下》:“ 广 汉 尹京,克聪克明。”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 释之 之听理。”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掌选循故实,尹京耻钩距。”
(2).指京畿长官。 唐 贾岛 《再投李益常侍》诗:“何处初投刺,当时赴尹京。”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