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良马六十有四蹄,腾骧进止纷不齐。

楼钥宋代〕《题赵尊道渥洼图

良马六十有四蹄,腾骧进止纷不齐。
权奇倜傥多不羁,亦有顾影成骄嘶。
或行或涉更相顾,交颈相靡若相语。
画出老杜沙苑行,将军弟子早有声。
中间名种鸡群鹤,无复瘦疮乌暮啄。
当时玉花可媒龙,后日去尽鸟呼风。
开元四十万匹马,俯仰兴亡空见画。
龙眠妙手欲希韩,莫遣铁面关西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良马六十有四腾骧进止不齐

良马(良馬)liáng mǎ
骏马。《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良马四之。”《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一:“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漢語大詞典》
六十
南北朝 江总 明庆寺诗 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韵府拾遗 缉韵》:宋书胡藩传庶子六十人多不遵法度  ——《骈字类编》
有四
礼记大飨有四焉注四者金再作升歌清庙下管象也  ——《韵府拾遗 寘韵》
蹄 tí《國語辭典》

蹄 [ tí ]

  1. 兽足趾端的角质变形物,后借以通称兽足。如:「马蹄」、「牛蹄」。
  2. 古代的一种捕兽器。如:「筌蹄」。
  1. 踢。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
腾骧(騰驤)téng xiāng
(1).飞腾;奔腾。《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餘怒,乃奋翅而腾驤。” 薛综 注:“腾,超也;驤,驰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 刘良 注:“腾,飞;驤,举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驤。”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马昔腾驤离 冀 北,鹤今憔悴返 辽 东。” 黄质 《题晴窗读画图为顾某作》诗:“腾驤得骏足,长坂供奔驰。”
(2).引申为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 冲卿 居京邑,青云正腾驤。”
(3).形容高昂超卓。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我看你志气腾驤,人才超乗,笔下三千牘,学究天人。”  ——《漢語大詞典》
进止(進止)jìn zhǐ
(1).进退。《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 文愍 召起,道经 嘉禾 ,以书致先生与决进止。”《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迴翔进止,从容如意,不及飞鸟之属。”
(2).举止;行动。《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声气雌弱,进止质涩。”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江 东朝贵,侈於矜尚, 见 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清 侯方域 《南面试策三》:“儒臣之进止有常度,不若宦寺之卧起而无间也。”
(3).意旨;命令。《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 之推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之报帝书也,谓使人曰:‘ 唐公 若从我语,即宜急报,我遣大达官往取进止。’” 唐 王勃 《与契苾将军书》:“谨遣舍弟 勛 往,面取进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惊逐之顷,虎去而人不伤,今完善在舟,希示进止。子婿 裴越客 百拜。”
(4).指圣旨。《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高宗 崩,遗詔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 天后 进止。”《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泌 ( 李泌 )曰:‘辞日奉进止,以便宜从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率以奉圣旨为奉进止,盖言圣旨使之进则进,使之止则止也。”  ——《漢語大詞典》
纷 ( 紛 ) fēn
纷 [ fēn ]
  1. 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缤~。~乱。~扰。~争。
  2.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不齐 bù qí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例如:脉律不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