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龙眠妙手欲希韩,莫遣铁面关西看。

楼钥宋代〕《题赵尊道渥洼图

良马六十有四蹄,腾骧进止纷不齐。
权奇倜傥多不羁,亦有顾影成骄嘶。
或行或涉更相顾,交颈相靡若相语。
画出老杜沙苑行,将军弟子早有声。
中间名种鸡群鹤,无复瘦疮乌暮啄。
当时玉花可媒龙,后日去尽鸟呼风。
开元四十万匹马,俯仰兴亡空见画。
龙眠妙手欲希韩,莫遣铁面关西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龙眠妙手铁面关西

龙眠(龍眠)lóng mián
(1). 宋 代著名画家 李公麟 的别号。 公麟 致仕后,归老于 龙眠山 ,自号 龙眠居士 。 宋 苏轼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之一:“ 龙眠 独识慇懃处,画山阳关意外声!” 元 马臻 《题〈唐十八学士图〉》诗:“后有 龙眠 传此本,礼乐衣冠激流俗。” 明 徐渭 《观音大士赞》:“真者有两,画者亦然,一似 道子 ,一似 龙眠 ,合两为一,妙哉 俞子 之管。”
(2).指归隐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张文和公风鸢诗》:“ 文端 则赐金归老,颐志龙眠,安虑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与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鸣荐绅间,与 苏 黄 游,两集中有与其唱和。而 李伯时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来鼎彝之类为《考古图》。又有 李元中 ,字画之工,追踪 钟 王 。时号 龙眠 三 李 。”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小生﹞姓 阮 名 剑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汉阳 人也。 龙眠 右族, 江 表名家。”  ——《漢語大詞典》
妙手 miào shǒu
(1).技艺高超的人。 晋 蔡洪 《围棋赋》:“命 班 尔 之妙手,制朝阳之柔木。” 唐 高适 《画马篇》诗:“感此絶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珍材取 乐浪 ,妙手惟 潘 翁。” 清 孙枝蔚 《赠医》诗:“自从逢妙手,作字復灯前。”
(2).指精妙的手艺,手法。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二臣哭夏》:“他也曾和羹妙手调金鉉,他也曾丹楫宏材济大川。”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怪不得有这么细腻,原来是凭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来滤过的。”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希 xī《國語辭典》

希 [ xī ]

  1. 少有、不多。如:「希罕」、「物以希为贵」、「人生七十古来希」。《论语·公冶长》:「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通「稀」。
  1. 渴望、恳求。如:「希求」、「希冀」。《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2. 仰慕。《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3. 止、渐歇。《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 姓。如宋代有希缋。
韩 ( 韓 ) hán
韩 [ hán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 姓。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1.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2.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3.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4.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5.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铁面(鐵面)tiě miàn
(1).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晋书·朱伺传》:“ 夏口 之战, 伺 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南史·贼臣传·侯景》:“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西魏 晋州 刺史 韦孝宽 守 玉璧 ,城中出铁面, 神武 使 元盗 射之,每中其目。”
(2).黑脸。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稜。”
(3).喻指刚直无私的人。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则除是 包龙图 ,那个铁面没人情。”
(4).比喻刚直、不徇私情。 清 方文 《送马倩若令阳江》诗:“君家柱后惠文冠,铁面霜威草木寒。”原注:“ 倩若 祖 蓼初 公曾为御史,劾权相。”《黑籍冤魂》第四回:“不料这 林大人 竟是铁面无情,一些贿赂也不能搞。”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这本是很看得起我,这样的条件在当时也可算是相当公平,但我由于自己的洁癖,铁面拒绝了。”参见“ 铁面御史 ”。  ——《漢語大詞典》
关西(關西)guān xī
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西的地区。《汉书·萧何传》:“ 关中 摇足,则 关 西非陛下有也。” 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学士(指 苏軾 )词,须 关 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 东去’。”《水浒传》第三回:“洒家始投老 种 经略相公,做到 关 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