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余生一虚舟,兀然听风波。

楼钥宋代〕《戌溪道中

寒潮高於埭,黄流濯西河。
人牛力俱壮,相与冲流过。
潮落势叵御,转樛依丘阿。
暮霭起平楚,阴云翳寒莎。
夜分潮复上,橹声相轧摩。
大江渺无津,不知身在何。
余生一虚舟,兀然听风波。
吾亲白云下,况尔方卧痾。
远游非吾事,归矣毋蹉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余生一虚兀然风波

余生(餘生)yú shēng
(1).犹残生。指晚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餘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尔塋之东,是吾他日归全之位;神纵不合,骨且相依,岂恋餘生?愿毕此志。” 巴金 《随想录·人民友谊的事业》:“倘使问起我这次访问的最大收获,我的回答便是:让我也把这余生献给人民友谊的事业。”
(2).幸存的性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餘生幸已多,矧迺值明德。”《新唐书·刘黑闼传》:“我不以餘生为王復讎,无以见天下义士!” 清 黄遵宪 《潮州行》诗:“虎口脱餘生,惊喜泣相语。”  ——《漢語大詞典》
一虚(一虚)
晋书皇甫谧传君无常籍臣无定名损义放诚一虚一盈 庄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 太元经一虚一赢踦奇所生为炀帝迷楼记费用金玉帑库 之一虚  ——《骈字类编》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1.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兀然 wù rán
突兀的样子。例如:兀然耸立。
兀的,忽然。例如:兀然失笑起来。
昏然无知的样子。例如:兀然躺下。
依旧。例如: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风波(風波)fēng bō
(1).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 江 上声。”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 风浪 ”。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