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菲葑无下体,衣钵有门生。

楼钥宋代〕《吴待制挽词

东甬与宾兴,文闱赖主盟。
菲葑无下体,衣钵有门生。
剑佩今何处,樽罍空复情。
自慙无报所,老泪为君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菲葑无下衣钵有门

菲葑 fēi fēng
菲和葑,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语本《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 唐 白居易 《得乙与丁俱应拔萃》:“若弃以菲葑,失则自求诸己;儻中其正鵠,得亦不愧於人。”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菲葑不弃,敝帚自珍。”  ——《漢語大詞典》
无下(無下)wú xià
(1).谓无在下者。 汉 牟融 《理惑论》:“道之言导也。导人致於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出乎无上,入乎无下。”
(2).谓不投降。《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汉 已发兵百万,使太尉 周亚夫 击破 吴 楚 ,方引兵救 齐 , 齐 必坚守无下!”  ——《漢語大詞典》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1. 「體 」的異體字。
衣钵(衣鉢)yī bō
亦作“ 衣钵 ”。
(1).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鉢,松宇清身心。”《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和尚收拾衣鉢被窝,打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菴门。”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六祖衣鉢,传自 达磨 ,藏 广东 传法寺 。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鉢则 魏主 所赐。”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 惠能 ﹞在原籍死后移灵 曲江 南华寺 ,六十年代初 南华寺 还有他的‘真身’和‘衣钵’。”
(2).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孟轲》:“ 孟氏 之学,识其大者,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鉢也。” 清 赵翼 《奴子陆喜善蒸鸭戏调子才》诗:“浅夫好为师,竟尔付衣鉢。” 马南村 《燕山夜话·宛平大小米》:“他由于家学渊源,继承他祖父的衣钵,书画也都有专长。”
(3).借指僧家的衣食,资财。《八琼室金石补正·僧惠等造天宫像记》:“遂捨衣鉢之餘,採石名山,访巧求能,愿雕真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寺僧 广明 ,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亦且衣鉢充实,家道从容,所以士人每喜与他交游。”  ——《漢語大詞典》
有门(有門)yǒu mén
有办法。谓得其关键或诀窍。《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 春来 的爸爸一拍大腿:‘咳!有门!’”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