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歌虽不满,民谣如轰霆。

舒邦佐宋代〕《送陈纠

我昔场屋计,夜傍读书萤。
开卷啖公文,如味五侯鲭。
今年触热来,著脚湘山青。
暗中摸索著,紫髯照天庭。
风前笑语香,陡豁病眼醒。
一日驾征车,问讯短长亭。
买酒酌别君,我歌君试听。
命薄成雌甲,字慙识一丁。
文场与宦海,从公与乞灵。
飘然舍我去,却作参商星。
我歌虽不满,民谣如轰霆。
谓公三年留,阴德满幽囹。
束缚老奸手,两造必细聆。
民自以不冤,刑期于无刑。
是宜荐鹗书,风吹上青冥。
更铺锦上花,姓名记御屏。
不挥玉堂翰,必勒燕然铭。
文章特一技,九鼎重朝廷。
人生几緉屐,早画凌烟形。
衡阳有来雁,一字访风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满民谣轰霆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不满(不滿)bù mǎn
(1).不充满。《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漢語大詞典》
民谣(民謡)mín yáo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若有民謡起,当歌帝泽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吃苦称冤》:“ 宋 熙寧 间旱,令捕蜥蜴,一时无获,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謡有‘壁虎壁虎,你好喫苦’之説。”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听说 四川 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轰霆(轟霆)hōng tíng
响雷。 宋 张元干 《飞泉图》:“顷在龙舒,夏六月,与客游 灊山 天休观 ,飞瀑当户,声如轰霆,落苍壁万仞下,使人毛骨竦然,几欲挟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