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莼鲈(莼鲈)
唐 殷文圭 玉仙道中 莼鲈方美别吴江,笔阵诗魔两未降。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宋 秦观 次韵答米元章 花鸟空撩我,莼鲈正属君。
宋 范成大 过平望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宋 刘克庄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其二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宋 薛季宣 读邸报二首 其二 不将魂梦到,反是忆莼鲈。
金 王元粹 襄阳七绝句 其二 江东莼鲈亦何好,能令张翰称达人。
金 朱自牧 和郭仲荣郡城秋望 回首客魂招不得,莼鲈归兴满江东。
元 卢琦 惠安道中 莼鲈频有梦,鸿雁久无书。
元 张养浩 田居自和二首 其一 托意莼鲈归故里,始知张翰是英雄。
元 安熙 冬日有怀忆故人 江上莼鲈君自适,山中泉石我徒劳。
元 马祖常 送史正翁经历之嘉兴 莼鲈随俸入,桑苧接田肥。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 梦载鸱夷浮浩渺,此兴初不缘莼鲈。
元 杨维桢 夜坐 候虫先报砧声近,不待莼鲈忆故乡。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宋 秦观 次韵答米元章 花鸟空撩我,莼鲈正属君。
宋 范成大 过平望 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
宋 刘克庄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其二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宋 薛季宣 读邸报二首 其二 不将魂梦到,反是忆莼鲈。
金 王元粹 襄阳七绝句 其二 江东莼鲈亦何好,能令张翰称达人。
金 朱自牧 和郭仲荣郡城秋望 回首客魂招不得,莼鲈归兴满江东。
元 卢琦 惠安道中 莼鲈频有梦,鸿雁久无书。
元 张养浩 田居自和二首 其一 托意莼鲈归故里,始知张翰是英雄。
元 安熙 冬日有怀忆故人 江上莼鲈君自适,山中泉石我徒劳。
元 马祖常 送史正翁经历之嘉兴 莼鲈随俸入,桑苧接田肥。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 梦载鸱夷浮浩渺,此兴初不缘莼鲈。
元 杨维桢 夜坐 候虫先报砧声近,不待莼鲈忆故乡。 ——《骈字类编》
得得 de de
(1).任情自得貌。语本《庄子·骈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南朝 梁 何逊 《西州直示同员》诗:“誓将收饮啄,得得任心神。” 宋 黄庭坚 《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人知爱酒耳,不解心得得。”《红楼梦》第三八回:“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2).频频;频仍。 唐 王建 《洛中张籍新居》诗:“云山且喜重重见,亲故应须得得来。” 金 高庭玉 《柳絮》诗:“得得穿朱户,时时扑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序》:“别业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适到其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我得得为渠入 蜀 ,何意见怪?”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纵千里万里,犹将买草鞋得得而往。”
(4).应诺之词。犹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仁宗 ﹞一日将御朝, 温成 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5).的确,确实。《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良人得得负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万州》诗:“前山如屏墻,得得正当户。”
(7).犹答答。作词或词组的后缀。 叶圣陶 《微波》:“十二分通脱的一个女郎,两年以后,会变成这样羞人得得的。”
(8).象声词。多形容马蹄声。 清 黄景仁 《道中秋分》诗:“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马蹄得得,一个骑兵跑得满头大汗上。” ——《漢語大詞典》
(2).频频;频仍。 唐 王建 《洛中张籍新居》诗:“云山且喜重重见,亲故应须得得来。” 金 高庭玉 《柳絮》诗:“得得穿朱户,时时扑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序》:“别业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适到其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我得得为渠入 蜀 ,何意见怪?”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纵千里万里,犹将买草鞋得得而往。”
(4).应诺之词。犹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仁宗 ﹞一日将御朝, 温成 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5).的确,确实。《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良人得得负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万州》诗:“前山如屏墻,得得正当户。”
(7).犹答答。作词或词组的后缀。 叶圣陶 《微波》:“十二分通脱的一个女郎,两年以后,会变成这样羞人得得的。”
(8).象声词。多形容马蹄声。 清 黄景仁 《道中秋分》诗:“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马蹄得得,一个骑兵跑得满头大汗上。”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三高 sān gāo
(1).三名高士。 南朝 梁 何胤 及其兄 求 、 点 皆隐居不仕,世称 何氏 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 越 范蠡 、 晋 张翰 、 唐 陆龟蒙 皆 吴 人, 宋 时 吴江 以三人为三高,设 三高祠 祠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 吴江 三高亭 ,祠 鴟夷子皮 、 张季鹰 、 陆鲁望 ,而议者以 子皮 为 吴 大仇,法不当祀。前辈有诗云:‘可笑 吴 痴忘 越 恨,却夸 范蠡 作三高。’” 宋 姜夔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 松江 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漢語大詞典》
(2).三名高士。 越 范蠡 、 晋 张翰 、 唐 陆龟蒙 皆 吴 人, 宋 时 吴江 以三人为三高,设 三高祠 祠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 吴江 三高亭 ,祠 鴟夷子皮 、 张季鹰 、 陆鲁望 ,而议者以 子皮 为 吴 大仇,法不当祀。前辈有诗云:‘可笑 吴 痴忘 越 恨,却夸 范蠡 作三高。’” 宋 姜夔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 松江 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漢語大詞典》
亭上
唐 高适 涟上题樊氏水亭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唐 戴叔伦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唐 李绅 江南暮春寄家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唐 李绅 江南暮春寄家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骈字类编》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副-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名-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