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愿向琼台称小史,共登员峤看桑沧。

邓云霄明代〕《寿总宪袁聚霞翁八十一

南极星连牛女近,东莱山涌渤溟长。羊城昔号神仙窟,桂水今开翰墨场。

既邻勾漏烟云杪,又接罗浮紫翠旁。水碧沙明相映秀,地灵人杰互呈祥。

崧岳降神来上界,岁星谪籍在南方。霞标远纵天中步,蟾阙先攀月里香。

作宰和风吹麦秀,行春雊雉集柔桑。露盈百里栽花满,云起双凫逼汉翔。

听讼棠阴思召伯,埋轮都下惮张纲。骢散五花鸣玉勒,冠高一角耸神羊。

直气人传殿上虎,威声先走道旁狼。回天大力垂青史,焚草高斋挂皂囊。

官有转移仍服豸,台分内外总飞霜。辕门鼓角声偏壮,玉帐旌旗气倍扬。

挥斧将坛催插羽,提兵蛮部促擒王。曾闻归燕巢林木,重见衣鸿足稻粱。

氛祲万山消瘴疠,妖星千里落锋铓。吉甫文臣兼武备,伏波辟土更开疆。

荆楚藩篱撑半壁,滇黔衽席倚全匡。军中韩范收犀甲,沼上夔龙待雁行。

屹屹擎天标玉柱,迢迢渡海架金梁。谁云薏苡为怀宝?顿忆莼鲈返故乡。

侯印未酬班定远,丰碑空纪杜当阳。囊俸只留田种福,籯金还置墨为庄。

诸郎各振青云翮,老子宜开绿野堂。白发双吹鸣凤管,碧溪独敞卧龙冈。

种成花柳如韦曲,植就蘅兰类楚湘。贺燕几回翔舞袖,迁莺百啭巧调簧。

翚飞杰阁遥侵汉,尘隔仙居若望洋。半掩筠帘烟外榭,轻摇桂楫月中航。

烂柯对客频敲局,垂饵临溪或钓璜。报道蒲轮征宿老,宜登枫陛辅新皇。

非缘白鹤能留驾,为厌红尘懒束装。小草出山嗤孟浪,古松幽壑保贞刚。

时礼空王翻贝叶,静看仙箓检砂床。香粳屡施斋僧饭,明水频供浴佛汤。

閒戴星冠裁月帔,更烧丹灶构瑶房。熊经浩气随流转,龟息元神谨伏藏。

奼女黄婆供仆役,交梨火枣作糇粮。金茎细咽三天露,石涧冥搜九节菖。

不向马鞍矜矍铄,任持鸠杖纵徜徉。丹田默扇阴阳炭,银海长悬日月光。

举世趋炎何翕赫,闭关却扫自清凉。眼空震旦三千界,年过磻溪八十强。

景属三春春正好,历逢六日日维良。明堂新布青阳令,养老应分紫府浆。

牛酒赐餔欢乐岁,金鸡颁赦遍遐荒。莱衣喜动家庭庆,嵩祝欣逢国祚昌。

寿祖已看三代具,弄孙未觉百年忙。谢家宝树春逾茂,王氏高槐晚更芳。

纳履称觞皆剑佩,趋庭触目尽琳琅。杯里影摇红琥珀,池中彩映紫鸳鸯。

长鲸泻酒谁能竭?大枣如瓜倘许尝。南飞奏笛风偏细,北斗低檐夜未央。

醉把兕觥浮太白,好倾银汉入流黄。双鹤能将三秀草,九仙仍献六铢裳。

华筵自足酬芳岁,新曲还应奏乐章。下里惭予声轧茁,擅场有客韵琅锵。

丹砂服剩分鸡犬,芝盖持随跨凤凰。愿向琼台称小史,共登员峤看桑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琼台小史员峤桑沧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琼台(瓊臺)qióng tái
亦作“璚臺”。
(1).相传为 桀 纣 所建的玉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紂 之昏乱,欲讨诸侯,使 飞廉 恶来 诛戮贤良,取其寳器,埋於 琼臺 之下。” 晋 潘尼 《乘舆箴》:“ 辛 作 璇室 ,而 夏 兴 琼臺 。”
(2).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 涪 右众山内, 金华 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臺。” 清 朱鹤龄 《游灵岩山赋》:“方 吴 之盛,香径铺棻,璚臺对整。”《镜花缘》第四七回:“远远望那山峰上面,俱是琼臺玉洞,金殿瑶池,那派清幽景象,竟是别有洞天。”
(3).山峰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天台山 西北。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双闕 云耸以夹路, 琼臺 中天而悬居。” 宋 范仲淹 《送虎丘长老》诗:“暂向 天臺 参众真, 虎丘 风月远随身。 琼臺 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如 桃源 为 刘 阮 遇仙处,及 琼臺 双闕 ,号为 天臺 第一景者,路东西不相值,遂未获至。”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小史 xiǎo shǐ
      (1).古小官名。《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 汉 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汉书·谷永传》:“ 永 少为 长安 小史,后博学经书。”《玉台新咏·古乐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史,一本作“ 吏 ”。 章炳麟 《序种姓上》:“婚姻则别以姓,宗法则别以氏。置司商以协名姓,而小史掌奠系世,辨昭穆。”
      (2).侍从;书童。 晋 张翰 有《周小史》诗。 南朝 梁简文帝 《祭灰人文》:“当令金光小史,侍使玉童,奏云师於执法,力水伯於天宫。”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 韩世忠 ﹞命小史详问姓名阶位,仍询居止处。 李 巽谢感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赵广 , 合肥 人, 李伯时 家小史。 伯时 作画,每使侍左右。”
      (3).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之曰小幺。”
      (4).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 宋 陈思 《书小史》,纂次 伏羲 至 五代 书家小传共四三○人; 元 宋伯任 《酒小史》,著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 明 李栻 《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六种。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1.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3.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4.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5.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6.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7.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1.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员峤(員嶠)yuán qiáo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沈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桑沧(桑滄)sāng cāng
      “桑田沧海”的略语。 明 陈所闻 《二犯傍妆台·月下续欢》套曲:“诉离情枕上尊前,只愿胶漆两心坚,怕甚的桑沧更变,把两下都做了断肠猿。”参见“ 桑田沧海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